生姜为无性繁殖的蔬菜作物,其整个生长过程基本上是营养生长的过程,一般生姜的生长周期需要210天左右。其生长虽具阶段性,但划分并不严格,现多根据生长形态及生长季节将其划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根茎休眠期。每个生长时期都有不同的生长中心和生长特点。 由于我国各姜产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无霜期相差较大,生姜生长期的长短亦有较大差异,不同生长阶段持续时间亦不同。 1、生姜发芽期 从种姜幼芽萌动到第一片姜叶展开,包括催芽和出苗的整个过程,需要40~50天。这一时期主要依靠种姜中贮藏的养分来生长,因此生长量也很小,约占总生长量的0.3%。幼芽的萌发可分为萌动、破皮、鳞片发生和成苗四个阶段。此期时间长而生长量却极小,但对以后整个植株器官发生、生长以及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生产上一定要加强管理,做到精选姜种,创造生姜发芽的适宜温度条件(22~25℃),保证出苗整齐,姜苗健壮。 2、生姜幼苗期 生姜自第一叶展开至具有两个较大的分枝,俗称“三马杈”时期,标志幼苗期结束,历时65~75 天。此期按生长中心不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地上茎叶及根系的生长为主,表现为地上茎分枝大量发生,叶数迅速增加,叶面积急剧扩大,根系大量发生,在1个月内可形成较大的同化系统,叶面积指数可达6左右,同时姜球数随分枝的增多而增加,但膨大量较小。进入旺盛生长后期,地上茎叶生长减缓,制造的养分大多向地下输送,由前期的地上茎叶生长为主转到以地下根茎生长为主,因而保证较大的同化系统、较长的同化时间和较强的同化能力是形成产量的关键。 这一时期新植株由完全依靠种姜营养过渡到姜苗能够吸收养分和制造养分阶段,生长速度较慢,生长量只占到总生长量的8%左右。这一时期地上茎长到3~4片叶,姜主茎展叶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和积累养分促使主茎基部膨大,形成姜母。紧接着姜母两侧各萌发1~2个腋芽,待出土形成第一次地上茎并展叶后,地下根茎的子姜已形成笔架状雏形。 为此,这一时期在生产上应着重提高地温,促进发根,清除杂草,培育壮苗,使形成强健的一级分枝可为旺盛生长期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3、生姜旺盛生长期 从“三马杈”直至收获需70~80天。这一时期地上部茎叶和地下根茎同时旺盛生长,在子姜生长的同时,孙姜也开始一系列的生长,形成曾孙姜等,这一时期是产品器官形成的主要阶段。这段时期大量发生分枝,叶数迅速增加,叶面积也急剧扩大,制造的养分增多,导致姜球数量增多,根茎也迅速膨大,生长量占到总生长量的90%以上。此期又可分为孙姜形成期、爪姜形成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孙姜形成期主要形成孙姜,地上茎发生6~7枚分枝,该期约需20~22天;爪姜形成期主要形成曾孙姜,根茎膨大成鸡爪形,地上茎发生9~11枚分枝,该期约需23~26天;成熟期从爪姜形成到根茎膨大结束,地上茎发生12~17枚分枝,这个时期生姜的茎秆变粗,茎秆上部为圆简形,下部为扁圆形,姜块基本成形,该期约需35~43天。 旺盛生长期应加强肥水管理,前期由于生姜以茎叶生长为主,故要采取措施促进发棵,形成强大的光合体系,保持旺盛的光合作用;后期以根茎生长为主,要防止生姜茎叶早衰,应结合浇水、追肥进行培土作业,为根茎膨大创造适宜的条件。 4、生姜根茎休眠期 生姜不耐霜冻,不耐寒,早霜来临时地上 部茎叶即会发黄枯死,因此一般都在初冬霜期到来之前收获贮藏,迫使根茎进入休眠状态。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贮藏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防止姜块受热、受冻或者干缩变形,使生姜顺利渡过休眠期,第2年春季气温转暖后即可再行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