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害作物:韭菜、大葱。 形态特征: 成虫黑色,有光泽,体扁平,长约2毫米,头部三角形,光滑,黑色,闪光;复眼稍突与前胸背板相连,喙4节,黑色,伸达中足基节,第二节末端略带暗红色;触角细长,第1节膨大,基上生少量长毛,黑色;第2节最长,小于3、4节之和,3、4节褐色;前胸背板梯形,前缘、后缘及侧缘较直;小盾片呈等边三角形且平;前翅鞘质黑色,无膜片,翅短,未达腹部末端;后翅无;腿节、胫节连接处暗红色,后足腿节膨大成跳跃足;胫节末端及跗节褐色,后足胫节外侧具一列较长的刺,跗节为3节。若虫红色,头部、前胸背板、小盾片、翅芽、触角及足全为红褐色。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发生世代不详,山东潍坊一带2月下旬,韭菜和葱田可见成虫活动,一直持续到秋天,11月中旬仍可见大量成虫和若虫。 防治方法: 喷洒21%灭杀毙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2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1%增效马氰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80%辛硫磷乳油2500倍液等。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地理分布: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