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条件下常会遇到温度太高或太低、水分过多或过少等不良条件,或者由于病虫危害影响天麻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天麻栽培后必须重视和加强田间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好的收成。 1、防冻: 天麻对低温的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了天麻忍耐的低温值,天麻就会遭到冻害。天麻越冬期间在土壤中可忍耐-5~-3℃的低温,低于-5℃就会受到冻害,导致无收成。遇到寒潮等骤然低温天气,天麻也容易受冻。 南方地区种植天麻,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到冻害。高山寒冷地区在11~12月栽种天麻,这期间可能出现寒潮及降雪等连续低温天气,如果不及时防冻,下地后的种麻易遭冻害,可使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导致整个麻体腐烂。因此,在南方高山寒冷地区,要选择阳坡及一些避风的地方栽植,在冬季用稻草或树叶覆盖坑顶或畦面,或者加厚盖土层,到春天地温升高时再揭去覆盖物,可以起到良好的防冻作用。 北方地区在3~4月春栽,常有持续低温和“倒春寒”现象,危害地下麻种。所以,天麻栽后必须加盖薄膜或树叶,保温防冻。平时注意温度变化,加强保温措施,以免造成减产或失收。 2、防旱:天麻与蜜环菌的生长繁殖都需要土壤有足够的湿度。一般田间土壤的含水量应保持在40%左右。久旱,土壤湿度不够,要及时浇水,并盖草保湿。干旱会造成天麻新生麻幼芽大量死亡,尤其在南方早春1~5月的春旱和北方夏天7~8月的干旱,会对其接菌换头和膨大造成较大影响。浇水的时间应在早、晚进行。 3、防涝:土壤水分过多,对天麻和蜜环菌的生长会造成危害。由于地形原因不利于排水时,要注意挖好排水沟。当雨季来临,降水量多且持续时间长时,天麻栽培场地四周要及时挖好排水沟,做好排水防涝工作。若栽培场地有一定坡度,挖栽培坑时应顺坡做成斜底,上高下低,菌材也顺坡放置,以利于排水。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应挖浅坑或平地起畦栽培,并于雨季在坑(畦)顶部覆盖薄膜,防止雨水对栽培坑和种植畦面的冲刷,保持栽培坑和种植畦的相对干燥。 4、覆盖:天麻栽种后,应割草或用落叶进行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冬季还可防冻,并可抑制杂草生长,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土壤板结。 5、控温:北方产区,春季解冻后,当气温高于坑(畦)温时,要及时把盖土去掉一层,以提高坑(畦)温。也可在早春撤去防寒物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以提高地温。当夏季到来,坑(畦)温升至25℃以上时,必须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搭荫棚、加厚盖土、加厚培养料、加盖树叶和草等,使坑(畦)温降到25℃以下。北方晚秋要增温降湿,如减少隐蔽、增加光照、覆盖地膜等,以延长天麻的生长期。 6、防止践踏:在天麻种植区域,人、畜容易到达的地方应建防护栏,防止人、畜践踏,并防止山鼠、蚂蚁等害虫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