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蒙古栎的价值和栽培技术
蒙古栎为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别名:柞树、小柞树、小叶槲、青吉子、蒙栎。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各地,海拔200~2000m。蒙古栎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可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木混交成林,园林中可植作园景观赏树或行道树。蒙古栎N素的年归还量高,枯枝落叶层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
蒙古栎高30m,树皮深灰色。叶簇生于小枝端,倒卵状长圆形。总状花序腋生,卵形,外面有短毛。坚果卵圆形,壳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状卵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花期4~5月,果期9月。蒙古栎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耐瘠薄,不耐水湿,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蒙古栎壳斗和树皮含有单宁,可做染料。树皮入药有收敛止泻及治痢疾之效,叶片为养蚕的主要饲料。籽粒含淀粉高,可作饲料或酿酒。蒙古栎木质坚硬,耐水湿,抗腐,花纹美观,是制作酒桶板和高级地板的珍贵材料。
蒙古栎的育苗技术
当种壳成熟变为灰褐色时采摘,采回后阴干,秋季随采随播,或将种子和湿沙按1:2的比例混匀放在坑内堆藏,翌春播种。在苗床上开沟条播,行距20~625px,播后覆土2~75px。苗木生长期需要松土除草4~5次。苗高125px间苗,按10~15株距留苗,苗木生长2~3月后,及时切根,促进苗木多发侧根,利于造林成活。
蒙古栎的栽培技术
造林:植苗造林时,根据地形、土壤条件,进行鱼鳞坑、水平阶和块状整地。选用1年生苗,将过长的主根修剪,保持栽植时根系舒展。用材林栽植株行距1.5×2m,防护林栽植株行距1.0×2m。
管理:造林后前三年每年6~7月进行松土除草和扩穴连带,增加营养面积。及时除去病腐木,弯曲木,竞争枝和粗大侧枝,保持树冠占树高的3/2~5/3。对生长不良的幼林,可平茬复壮。
蒙古栎主要用于防风林和防火林的植树造林,其树种优良,容易与其他树种混合搭配成林。在园林景观造林方面的应用也得到广泛培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