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由于作物布局、气候条件以及棉田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棉盲蝽的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被害株率一般棉田30―40%,严重达60―80%,受害田一般减产10―20%,最高达50%以上。给棉花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必须重视棉盲蝽的防治工作。现将其危害特点、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危害特点 棉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营养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等。在棉花各生育期中,受害后的表现也不同:如子叶期受害,棉苗顶芽焦枯变黑,长不出主干,称为“枯顶”。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枯死,不定芽丛生,变成“多头棉”。危害嫩叶时,初呈现小黑点,叶展开后大量破碎,称为“破叶疯”。 幼蕾、幼铃被害,先形成黄褐色,最后干枯脱落。 二、形态特征: 棉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以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等发生危害,我市主要以绿盲蝽危害棉花为主。成虫体长5mm左右,前翅革质部绿色,膜质部暗灰色,全身绿色,飞翔力强,行动活泼。卵长口袋型,长约1mm,宽0.26mm,黄绿色。若虫梨型,初孵化时绿色,分5龄,5龄若虫鲜绿色。 三、发生规律 我市棉田以绿盲蝽危害为主。绿盲蝽一年发生4―5代,以第2、3代危害较重。发生历期长,若虫12―30天,成虫37―56天,且世代重叠严重。棉盲蝽以卵在越冬苜蓿、野生蒿类、果树以及棉花的枯枝和田间杂草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成虫于4月中旬―5月上旬出现,主要在寄主上生活,但邻近西瓜或蔬菜、果树的棉田5月中旬侵入棉田进行危害。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盛发,多在棉株嫩头上危害,6月中旬―7月下旬为危害盛期,棉田危害最严重时期,造成破叶和花蕾脱落。8月下旬第4代成虫羽化迁出棉田,又回到越冬寄主上生活,直至10月上旬寄主植物衰老阶段,便进入产卵越冬时期。 四、生活习性 棉盲蝽产卵部位在棉花的嫩叶、叶片主脉、苞叶、嫩茎上,一头雌虫可产卵数十粒至几百粒。喜欢温暖潮湿,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在80%左右,最适宜繁殖。棉盲蝽成虫有转移迁飞的习性和趋光性,上午九点以前或下午五点以后,在棉株顶部活动,中午多在棉株的中部及叶背面栖息。棉盲蝽食性很杂,主要危害棉花、苜蓿、豆类、蔬菜、果树等。 五、棉盲蝽发生加重的原因 1、盲蝽寄主增多,食源充足: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盲蝽喜食作物如苜蓿、豆类、棉花、蔬菜、果树等面积不断扩大,所以虫量逐年增加。 2、气候条件适宜:由于6-7月份雨量较多,田间湿度大,对棉盲蝽卵的孵化及各虫态发育非常有利。 3、作物长势有利:棉花遇雨水较大、较勤年份,一些棉农田间整枝、化控等技术跟不上,棉花生长过旺,无效花、蕾过多,植株含氮量偏高,对棉盲蝽繁殖为害非常有利。 4、棉农认识不足,防治时间偏晚,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5、防治困难。棉盲蝽的成虫飞行能力强,若虫也具有善跑的习性,并且危害时间长,发生期不整齐,给棉农防治带来困难。 六、防治措施 1、越冬卵孵化前,清除地头杂草及棉柴,消灭棉盲蝽象的栖息场所。要合理施肥,不要偏施氮肥,以防植株生长过旺。及时做好受害棉株的整枝工作,尤其是多头棉,去掉细弱枝,保留1―2枝作为主干。 2、化学防治:防治方法要以棉株尖和果枝尖为重点,为防治害虫逃逸,大块棉田从外围向中心喷,或先在棉田四周喷一个封闭带,然后再喷全田,以提高防治效果。药剂采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每桶用10%吡虫啉5―10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30毫升兑水进行喷雾或用5%锐劲特悬浮剂,亩用量20-30毫升,兑水45-50公斤。可同时兼治棉铃虫及其它害虫。由于成虫善飞,每次喷药后都有残虫,应连续多次喷药。特别是生长快、密度大的棉田和雨水多的年份更要注意管理,加强防治,每5~7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3~4次。注意在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用药防治效果最好。棉田用药应兼顾其余寄主田,如枣树、苹果、桃树和豆角等作物同时用药。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10:17 , Processed in 2.43387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