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香菇品种L808,具有栽培周期长、出菇期长、菇形圆正、菌盖厚、货架期长、适宜鲜销等突出特点。目前,栽培规模迅速扩大,栽培量已占全县秋栽保鲜香菇栽培总量的80%左右。春季是香菇生长的盛期,但春季气候多变,时晴时雨,温度时高时低,若管理不当,菇的品质及产量将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出现烂棒。为促使香菇安全发菌及正常出菇,提出如下技术管理意见: 一、L808特征特性 菌丝粗壮浓白;子实体单生,半球形;菌盖直径4.5厘米~7厘米,深褐色,菌盖表面丛毛状鳞片明显,呈圆周形辐射分布;菌肉白色,致密结实不易开伞,厚度在1.5厘米~2.2厘米;菌柄长约1.5厘米~6厘米,粗1厘米~2.5厘米,温度较高时,盖小柄长,而温度较低时,盖大柄短。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3℃,菌龄90天~120天。出菇温度为12℃~28℃,最适出菇温度为15℃~22℃;菇蕾形成期需6℃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属中高温型菌株。春季是其主要出菇季节,转色适宜时,菇潮明显。 二、春季管理技术措施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L808以秋季接种春季出菇为主,依据接种早晚及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在春季管理方面要做到依据其生物学特性,提供其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氧气、水分等条件,确保健壮发菌、顺利出菇、适时采收。 发菌管理。发菌期间,需采取措施提供适宜的发菌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暗光培养、自然空气相对湿度,适时散堆,避免“烧菌”,并注意刺孔通气。 春季以降温管理为主,同时正确处理温度与通风的关系,确保温度适宜,空气流通,最好用温度计随时测量菌袋温度,利于采取应对措施。春季天气变化无常,气温时高时低,气温回升到22℃以上时,及时通风、遮荫,疏散发菌棚内排放较稠密的菌袋,并降低摆放高度,严防菌袋温度超过30℃。 刺孔通气要结合自然温度和翻堆进行,当气温高于26℃以上时,严禁刺孔通气,以免因刺孔而使菌丝产生大量热量而“烧菌”。刺孔一般结合翻堆进行,菌丝连穴后,可在已发菌部位用织毛衣针粗细的工具每穴刺孔4~6个,孔深1厘米左右;菌丝满袋后,用竹筷子粗细的工具或机械刺孔60~100个,深至袋心,以促进转色、排除废气。采用塑料袋内套保水膜袋栽培香菇的,刺孔以后,菌丝分泌的黄水会流到内、外袋壁之间,而不能全部流出袋外或被菌丝吸收,由于分泌的黄水营养丰富,适宜的条件下会产生少量绿霉,为避免影响发菌及产量,一要注意刺孔在菌丝接近满袋时进行,二要注意刺孔后做好通风、降温工作。 经过40天~90天左右的发菌,菌丝满袋后,进入瘤状物形成和转色阶段,完成转色需约20天时间。转色适宜,出菇稠,菌盖圆正,商品价值高;转色轻,出菇稀,畸形菇多,商品价值低;转色太重,菇个大但出菇偏少。因L808菌龄较长,菌棒转色结束后,不要急于脱袋,需后熟至少20天,待其充分生理成熟后,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脱袋排场。后熟期间,切忌振动,以防袋内出菇。 出菇管理。菌丝生理成熟后,可先立摆菌袋,待市场价格合适时,脱袋喷水刺激出菇,每天喷水1~2次,使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同时注意提供散射光照、做好通风与温度管理,利用自然温差刺激出菇。每茬菇采收结束,根据菌棒含水量情况进行注水管理,香菇菌棒出菇的适宜含水量是50%~55%,超过65%与低于40%均不利于出菇,若其水分含量长期低于40%,将会造成菌丝生活力下降,脱水死亡后烂棒。采用微喷系统喷水的,若菌棒向地面不能接受到水分,每周至少人工补喷水二次,确保菌棒周身处于湿润状态。棚内气温回升至30℃左右时,要做好降温、通风工作,可掀起棚四周的薄膜,只留遮阳网,以便于通风。 适时采收。L808以鲜菇销售为主,一般八成熟时采收。春季气温低时,香菇生长慢,可根据情况适时采收;气温20℃左右时,每天采菇1~2次,防止菌盖开伞。采菇时应搞好卫生,以提高菇品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