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芽枯病为土壤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花蕾、幼芽和幼叶,其他部位也可发病。为害症状表现为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下垂,急性发病时植株猝倒。 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以随带病秧苗和病土传播为主。露地栽培时以春季发病为主要时期,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5℃,在肥大水多的条件下容易发病。保护地温度高,通风不良,湿度大,栽植过密容易导致病害蔓延。 防治方法:①该病主要由重茬引起,尽量避免在立枯病发生的地区进行育苗和栽植草莓,必须重视土壤消毒,目前主要采用太阳能消毒,各项操作措施必须到位;②适当稀植,合理灌水,保证通风,降低环境湿度;③保护地要适时通风换气,灌水后迅速通风,降低室内湿度;④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病株作为母株繁殖草莓苗,病株拔除后远离种植地块,最好焚烧深埋,病穴内撒入少量生石灰或药剂处理;⑤药剂防治。适宜的药剂有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浮剂300倍液,敌菌丹水溶剂600倍液,从现蕾期开始,7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温室或大棚栽培情况下,每667平方米用5%百菌清粉尘剂11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21:46 , Processed in 1.07874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