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化瓜即指西葫芦雌花开放后3~4天内,幼果先端退绿变黄,变细变软,果实不膨大或膨大很少,表面失去光泽,先端萎缩,不能形成商品瓜,最终烂掉或脱落的现象。随着日光大棚的发展,温室栽培西葫芦的面积逐年增加,但近几年来,由于西葫芦“化瓜”现象普遍,大大的影响了西葫芦的产量,降低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防止西葫芦“化瓜”的措施有 选择优良西葫芦品种、品种的不同,化瓜的数量和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对温度和光照敏感性不高,有一定单性结实能力,苗期内源激素产生多的品种,化瓜的数量少。生产中可选择一些抗逆性强的具有单性结实能力的品种,如绿宝等,以降低“化瓜率”。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西葫芦开花座果期最适温度为22~25℃。一般温室白天应保持在25~30℃,超过30℃,应适当放风。夜间保持在15~20℃,温度过低,可通过加盖草苫子、挖防寒沟或炉火取暖等方法加温。为了防止so2的危害,大棚加温时,烟道必须严密,不漏气,加温火源应设在栽培室外间,地下有机肥应腐熟后再用。湿度可通过适当的放风,减少结瓜前灌水次数来控制。进入结瓜盛期需水量大,可采用沟灌或地下灌溉方式,避免土壤含水量过高。 科学光照。一是保持适宜的栽培密度,采用大小行距种植,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株距40cm。二是棚内张挂铝聚脂反光幕,西葫芦定植后,可将2~2.5m长的反光幕垂直张挂在大棚后柱南侧,后柱上部2~2.5m处拉铁丝,把幕布搭在铁丝上用胶带粘住,下端垂于地面。三是及时揭盖不透明覆盖物,尽量延长光照时数,一般天气要揭去8小时左右,即使连阴天也要保持4小时;连阴转晴天应陆续间隔揭开。四是每天卷起草苫子后,要将棚膜上的杂草去掉,并每周细擦一遍棚膜,以去掉棚膜上的灰尘和水滴,增加大棚的透光率;同时可采用防尘、防老化的聚氯乙烯无滴膜。 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利用植物生长激素,可促进西葫芦分化雌花、保花和保果,提高产量。一般在西葫芦开花后2~3天,用100mg/kg赤霉素或100mg/kg的防落素喷洒,均能促进瓜苗提早开花结果,使小瓜长得快,不易化瓜。 合理施肥 生产上要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氮肥施用过量或磷、钾肥不足,通常氮肥施用过量很容易造成植株徒长,座果不齐,增加化瓜;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应逐渐增加氮肥施用量,到开花结果盛期应平衡施肥。施用氮肥时要注意深施少撒施,尤其是碳铵一定要埋施。 人工授粉。实行人工辅助授粉,是促进西葫芦正常结瓜的重要措施,授粉时,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10时进行。首先收集当天盛开的雄花花粉,即用剪刀把正在开放的雄蕊剪下,集中放在干燥的小碟或玻璃器皿内,然后用毛笔将混合好的花粉轻轻涂抹在正在盛开的雌花柱头上;或直接用手采摘雄花,撕去花瓣,把整个雄蕊对放在雌花上,让花粉自然落到雌花柱头上。对于规模种植、大棚温室条件好的可以通过养蜂进行昆虫授粉。 及时通风换气 适当放风,不但可保持温室棚内适宜的温、湿度,而且能调节二氧花碳、二氧化硫和氨气的浓度,控制其徒长,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瓜”的形成。在严寒冬季一般不放风,但当棚内温度超过30℃,可在大棚立柱处开小缝放风,当棚内温度降低至26-28℃时,即停止放风。 综台防治病害。对由病毒引起的落化落果可用病毒A 500~700倍液,每5天喷一次,连喷3~4次,或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300倍液,尿素300倍液和红糖200倍液的混合液,每7~10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对灰霉病引起的化瓜可在利用2,4-D蘸花时加入0.1%的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用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实践表明,在温室大棚通过以上技术的实施,可大大降低西葫芦的化瓜率,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蔬菜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