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在保护地内栽培,可提早成熟,改进品质,经济效益会更高。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浸种 首先把选好的种子放在50℃的水中浸种消毒15分钟,一边倒水一边用酒精温度计搅拌,使水温保持在50℃并持续15分钟左右;然后使水温降到30℃,浸种1—2小时,并搓掉种子表面的粘液,洗净捞出后放于发芽器皿中,并上下铺盖吸湿布。 催芽 将盛有浸泡后种子的发芽器皿放在25℃—30℃恒温条件下进行催芽,保持吸湿布的湿度,每天要翻动1—2次,48小时后即可出芽。 播前准备 为培育壮苗要配制营养土。营养土应具备下列条件: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无病虫害和杂草种子。营养土配备比例:40%的大田土,40%的腐熟农家肥,20%的草炭土。将三者混匀后过筛使用。或取疏松、肥沃的水稻田表层土壤70%,取腐熟土杂肥30%,充分混匀后,每立方米外加10—15公斤腐熟鸡鸭粪,最后每立方米用40—50克多菌灵配水喷雾拌匀,闷一周以上,可打开装入8—10厘米的营养钵,待用。 营养土消毒按每1000公斤苗床土配施200毫升福尔马林和25公斤水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堆起来。然后盖上塑料膜闷土2—3天,以杀灭杂菌。然后揭掉塑料膜再经过10—15天倒堆,使药味挥发后装入营养钵。 播种育苗 当芽长到3—4毫米时,将催好芽的南瓜籽放入预先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中,每钵1—2 粒,然后覆1.5厘米厚的消毒营养土,浇足底水,盖上薄膜,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以利于出苗。 当三分之一出芽时,要及时揭去薄膜,防止徒长苗的发生。苗床温度,出苗前以25℃—30℃为好,出苗后白天以25℃为主,夜间以15℃左右。出苗后,晴天要尽量多见光照,阴雨天要以保温为主,但遇到连续阴雨天,也要适度进行通风换气。苗期尽量不要浇水,但营养钵表土发白要浇水,浇水前,事先要把水放进大棚预热。当瓜苗3—5片真叶,株高15厘米,根系发达,茎杆粗壮,苗龄35—45天时,可进行定植。 定植 整地作畦:施入基肥,一般有机肥为主,加入进口三元复合肥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尿素5公斤,然后做畦。定植时,秧苗子叶节要略高于畦面,地膜要拉直拉平,铺严铺实。 定植标准一是定植时期要在棚内10厘米深的土壤温度连续5天稳定在8℃以上时;二是苗龄达到5片真叶且已锻炼好的秧苗;三是扣地膜栽培的可提前4—5天定植。 定植方式和定植密度可分两种:一种是不扣地膜定植,可采用定植一垄空一垄的方式,即行距140厘米,株距48厘米;二是扣地膜定植,可采用定植一垄空二垄的方式,即行距210厘米,株距32厘米。这种方式是充分利用南瓜爬蔓特性来调节群体结构,既省地膜又省人工。注意每667平方米保苗应在1000株左右。 田间管理 南瓜营养生长期应注意保持温湿度、及时通风和中耕除草。生殖生长时期要定期施肥:第一次在伸蔓后开花前结合封垄时追施尿素。第二次在果实直径长到12厘米左右时追施含磷钾多的复合肥和有机肥。 保护地栽培要及时整枝压蔓:整枝主要采取单蔓整枝,每株只留1个主蔓,侧蔓全部去掉,压蔓就是在瓜后两节的叶节处把蔓压上。 保护地栽培还要加强人工授粉工作:由于温室、大棚内受通风的限制,因此需要人工辅助授粉。一般授粉时间在早晨5—9时为宜。 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白粉病:该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可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30%DT胶悬剂500倍液防治。对于细菌性角斑病:可用链霉素100万单位3支加水15公斤叶面喷施进行防治。虫害为蚜虫、瓢虫,可用生物杀虫剂苏特灵25克对水15公斤叶面喷施。 采收 南瓜花凋谢以后,这时南瓜表面出现一层白蜡状物质并有许多微小瘤状突起,这就是南瓜完全成熟的标志,应及时采收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