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贮存期病害防治】冬枣在采前、采后及贮存期间常常发生烂果现象,一般有轮纹病、枣软腐病、枣褐斑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和枣木霉病等。其中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和枣木霉病多在贮存期发生。在贮存过程中,这些病害稍不注意就可造成枣果霉烂,损失惨重。 以上几种病害除在采收前使用无公害生物农药预防外,采收后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在采收、运输以及在控制贮藏室内消毒、温度、湿度等措施来降低或减轻。 一、采摘技术采摘技术对贮存期间病害的发生有较大影响。采收方法最好是人工逐个带果柄采摘,要求一手捏住枣吊中部,另一手握住果实,逆着枣吊生长方向稍微用力,果实就会连柄掉下。采摘时先摘外围果,后摘冠内果;先摘下层果,再摘上层果。采摘前要剪好指甲或带薄手套,以免划伤果实。采收后应轻拿轻放,放入有软衬垫的周转箱内。试验表明,贮藏温度-3℃-1℃,带柄果与不带柄果感病率的差别相当悬殊。不带柄果贮藏45天开始发现有少量枣果梗洼处感病,随着贮存期的延长,感病率逐渐升高,90天达到65%;而带柄果,感病率在整个贮存期内都比较低,贮存75天后开始发现有少量枣果感病,随着贮存期的延长,感病率升高的幅度也不大。 二、运输、包装、入库贮存技术冬枣贮存期除采摘时不带果柄引起的梗洼伤口造成的腐烂外,机械损伤或果实间碰撞、挤压、摩擦等造成的伤口感染引起的腐烂占多数,这类病害通过减少采摘、分级、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损伤来减轻。 现在新的操作工序,一般将果实的采摘、分级同时进行,并按分级要求依次采摘,采摘的同时剔除虫果、病果、伤果、畸形果。采摘后的冬枣直接放在铺好保鲜袋的贮藏箱中,不再另行分级,可直接入库预冷,预冷后直接封箱码垛。 经验表明,在贮存期间冬枣的病害首先在表皮破损伤口处先发霉,一般在贮藏40天左右时首先在全红果出现,然后沿伤口处向内烂。果实碰撞后表皮未留下伤口的,皮下组织受伤后在贮存期间逐渐变成黑褐色斑,且出现较晚,一般在70天左右出现。 采用简化采摘、分级、装箱运输工序,大大减少了冬枣受损伤的几率,是目前减少冬枣贮存期间烂果,延长冬枣保鲜期的重要手段。 三、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成熟度冬枣贮存冬枣采摘时分白熟果、片红果(25%着色)、半红果(50%着色)和全红果四种类型。贮存60天后全红果好果率下降为44.3%,而其他三种果实的好果率仍为100%;贮存100天后,全红果全部失去食用价值,半红果、片红果、白熟果的好果率依次下降;贮存120天后,半红果、片红果、白熟果的好果率进一步下降为58.2%、79.1%、81.7%。故长期贮存需要采用片红果和白熟果,短期贮存采用半红果,临时贮存可将全红果放入,并及时出库销售。 四、入库前后的消毒灭菌入库前要对全库及装枣用的容器等进行消毒。常用方法是用1%左右的新洁尔灭或4%漂白粉溶液对全库和库外周围环境喷洒。或直接用高锰酸钾气雾消毒,可减少周围环境的各种病原。另外,对入库枣果消毒,可以提前用硫黄对果品进行熏蒸消毒。常用的方法是每立方米空间用硫黄4-5克,在库房内用火点熏,然后关闭冷库、密封。无论对库内消毒,还是对冬枣消毒,也不管用那种方法消毒,消毒后必须密闭冷库24小时以上,才能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6 23:32 , Processed in 0.54141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