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铃期管理上的主要目标是增蕾保铃,控制旺长,防止早衰,减少脱落,实现早坐桃,多结桃,结大桃,不贪青晚熟,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花铃期是棉株生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养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必须重施花铃肥,并以氮肥为主,其数量应占氮肥总用量的50%以上。一般掌握在棉株基部坐住1~2个大桃时施肥为宜,每亩可用尿素20~40千克。施肥水平高的地区可分初花期和盛花期两次施用。花铃肥要开沟深施并与浇水相结合,以利根系吸收。土壤瘠薄、长势弱的棉田,应早施,重施;土质肥、旺长的棉田,可适当晚施、少施、深施(穴施或开沟施),但不宜迟于7月底。西北内陆棉区和北部特早熟棉区,花铃肥提早到初花期施用,有利于促进早熟。 补施盖顶肥,主要是为了防止棉株早衰,对于地膜棉和抗虫棉的棉田更为重要。黄河流域棉区一般在立秋前后,每亩施硫酸铵5~7.5千克。长江流域棉区施肥时间应不迟于8月15日,每亩施硫酸铵10~20千克。要求进行沟施或穴施。 棉花生育后期(一般在8月下旬以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为了防止早衰可进行根外追肥。如1%的尿素或1%~3%的过磷酸钙液,或0.5%的磷酸二氢钾加1%的尿素混合喷施,对增蕾保铃都有较好的效果。
2、灌水排水: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初花期遇旱,要及时浇水,每亩水量可掌握在20~30立方米;盛花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常年进入雨季,一般能满足棉株耗水需要。但连续晴天7~10日以上,且预报近期仍无降雨,持续干旱时,要进行浇水,每亩水量可掌握在40立方米左右,并采取每沟都浇的方式进行。花铃期至吐絮期遇旱仍要灌水,一般最后一次灌水不晚于8月下旬,每亩水量可掌握在25~30立方米。雨季期间,如遇降雨过多,棉田积水,要及时开沟排水。 长江流域棉区雨量充沛,但7~8月份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伏旱,此时正值开花结铃盛期,需要及时补水,每亩水量可掌握在50~60立方米。要随灌随排,避免因渍水造成蕾铃大量脱落。后期如遇秋旱,也要及时浇水,每亩水量可掌握在25~30立方米,要小水沟灌,快灌快排,以免引起烂铃。雨季期间,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棉田及时开沟排水。 西北内陆等干旱棉区,棉花生育期间降雨少,灌溉应采取量少、多次、保持土壤湿润的原则。一般在灌头水后间隔10~20天,再灌二水、三水,全生育期视土壤情况总灌水3~5次,每亩水量可掌握在60~70立方米。灌水方法采用沟灌或畦灌,要求上水均匀,溪流浸润,切忌跑马水和大水漫灌。 3、中耕培土: 搞好棉田封垄前的中耕培土。棉花开花以后根系再生力弱,故中耕不能深,次数也不宜多。为此可在重施花铃肥后,在棉花行内覆盖秸秆,既可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又可弥补棉田有机肥之不足。
4、打顶整枝: 棉农的经验是:"以密定枝,以枝定时;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一般棉田每亩总果枝数达到6万个左右时打顶较为适宜。打顶技术要求在适时的前提下,打小顶,摘除一叶一心,反对"大把揪",即轻摘顶端刚展开的小叶以上的生长点。同一棉田原则上一次打顶,不得漏打。打顶要选择晴朗天气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 黄河流域棉区中等以上地力、常规密度下,一般在7月20日左右打顶。高水肥地、低密度的棉田,可适当晚打几天;肥力低、密度大、长势弱、易早衰的棉田,必须适当早打顶。 长江流域因无霜期长,有效现蕾终止期较晚,打顶时间可适当推迟,移栽地膜棉和麦后移栽棉可在7月底至8月初打顶,立秋前打完。 西北内陆棉区实行"密矮早"模式栽培,必须适时打顶。新疆南部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15日至7月20日;北疆棉区因采用早熟品种,打顶时间应提早到7月10日至7月15日。 另外,采用缩节胺化学封顶的棉株不需要再人工打边心;未采用化学封顶的需要在8月5日至8月10日人工打去上部果枝边心。对于雨多或肥水过多,棉株生长过旺,棉田荫蔽严重的可以人工打去下部老叶,立秋后剪去无蕾铃的空果枝,摘除8月中旬以后长出的无效蕾,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烂铃。 5、化学调控: 黄河流域棉区在盛花期(8月5日左右),每亩用缩节胺3~4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全株。长江流域棉区移栽地膜棉花铃期要进行2次化控,第一次在7月下旬,每亩用缩节胺2.5~3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全株;第二次在打定后7~10天,每亩用缩节胺3~3.5克,对水50千克喷雾全株。西北内陆棉区在打顶后(7月中旬)进行一次重控每亩用缩节胺5~8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全株。
6、防治病虫: 花铃期危害最大的主要是红铃虫和棉铃虫,以这两种虫害的防治为重点,兼治其他虫害。棉花红叶茎枯病(凋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初花期开始发病,花铃期或吐絮期盛发。可通过改良土壤,增施钾肥,加强田间管理等办法进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