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薯的体积大、含水量多,组织细嫩、皮薄,容易破皮受伤,又易受冷、怕热、怕干、怕湿、怕闷,如果管理不好,很容易出现烂窖现象。 鲜红薯的体积大、含水量多,组织细嫩、皮薄,容易破皮受伤,又易受冷、怕热、怕干、怕湿、怕闷,如果管理不好,很容易出现烂窖现象。因此耕种帮建议要保管好红薯,使之安全贮藏,保证其不烂或少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耕种帮建议在贮藏期间应注意加强贮藏管理。 首先要把好入窖消毒关:红薯在贮藏期间的主要病害是软腐病黑斑病和茎线虫病,其次为镰刀菌干腐病、青霉病等。发病原因是:薯块感染病菌、拐子带菌或病窖传染等。薯块受冻害、淹害或缺氧时,常发生软腐病。黑斑病菌在贮藏初期气温较高时发病较重。因此耕种帮建议入窖前严格精选不带病害的薯块和薯窖消毒非常重要。 薯窖消毒一般按每立方米体积用硫磺50g,点燃,封闭窖门、窗,熏蒸3天3夜,也可在入窖前用2%福尔马林或1%~2%硫酸铜喷洒消毒;为了预防病害,红薯在入窖前可用50%代森铵稀释200~3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或25%多菌灵稀释500~1000倍浸薯lomin,晾干入窖可防黑斑病。 对茎线虫病严重的红薯,收垄后,三垄合一垄,在田间用稀释400~500倍辛硫磷喷洒薯块,然后晾干贮藏,对杀死薯块表面线虫有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做好窖温控制关:在10℃以下时,薯块的细胞原生质活动停滞,生理机能受到影响,因而发生冷害。当温度在-2℃时,薯块内部细胞间隙结冰,其组织被破坏,因而发生冻害。受冷害或冻害的薯块由于生理作用反常,新陈代谢受到破坏,致使薯块的贮藏性和抗病力降低,因而容易受病菌侵染,造成烂窖。 在贮藏初期,气温较高,常出现呼吸高峰,薯堆内水气多,湿度大,因而在薯块表面会出现结露现象,发生湿窖。 红薯在贮藏期间部分淀粉被转化成糖,造成淀粉的损失。红薯贮藏一个冬季后,其淀粉含量的降低占总含量的20%左右。用贮藏时间过长的红薯生产淀粉时,淀粉的产率将下降。 因此耕种帮建议若用红薯生产淀粉,除将其少部分鲜存以保证工厂的短时间加工生产外,通常都要将新鲜红薯切片晒干后贮藏,这样可避免红薯腐烂以及淀粉转化为糖而造成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