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色是指水稻叶片的色泽的深浅,叶的颜色反映了植株的代谢特征。当叶的颜色深绿(俗称“黑”)时,表明植株氮素充足,体内氮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多,各器官生长迅速,同化物积累差。当叶的颜色浅绿(俗称“黄”)时,表明植株氮素不足,体内碳代谢旺盛,此时,蛋白质合成减弱,但同化物积累增多,各器官健壮挺实,并为后期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叶色黑黄的变化,为水稻栽培上采取各种调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寒地水稻的二黄二黑:寒地水稻生育期短,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发生,一般只有二黄二黑。分蘖盛期叶色浓绿,出现第一次黑,到幼穗开始分化时,叶色转淡,出现第一次黄;孕穗前叶色转浓,出现第二次黑,到抽穗前转淡,出现第二次黄。 黑和黄都是叶片颜色的变化。黑是指叶片在施肥后颜色由淡转浓,但并不像疯长披叶的稻株那样墨绿、乌黑。黄是指肥料劲头过去后,叶片颜色由浓变淡,是绿中带黄,不是像缺肥稻苗那样枯黄。 水稻叶色的黑黄变化是高产水稻的生长规律。如果到时候叶片不转黑或不落黄,说明水稻生长不正常,产量不会高。研究表明凡是叶色黑的时候,都是水稻新器官大量生长的时候;凡是叶色落黄的时候,都是水稻从一个生长发育时期转入另一个生长发育时期的时候。 因此耕种帮建议在分蘖盛期,如果不出现第一次黑,就说明分蘖生长慢,搭不好高产架子,分蘖少,将来穗数不会多或晚生分蘖多。但是,如果此时期叶色过分黑,就说明前期旺长,封行早,中期易发生病虫害,产量不会高。在孕穗前如果不出现第二次黑,茎杆长不粗,叶片长不厚,植株内部积蓄养分少,就会影响幼穗发育,以后长不出大穗。 第一次黄出现在分蘖末期(穗分化开始时)。此时叶色不落黄,则分蘖太多(主要是晚生分蘖),叶片长的长而软,茎杆也软,这种苗前期好看,后期病虫害多,穗小,容易倒伏。二黄出现在抽穗前不久,此时不落黄,容易贪青晚熟,顶叶长、茎杆软、出穗不齐,也易倒伏,青米、秕粒多。 黑能够促进生长,黄能够抑制生长,加强体内养分积累。水稻要高产就要用这种促控相结合的办法,使稻株长得清、秀、老、健。 实现水稻生长的促控要根据叶色的黑、黄变化规律看苗管水施肥。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灌水施好蘖肥、穗肥和粒肥,以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适时晾田,或干湿交替,以增强根系活力,求得水稻株型和生理作用的改善,防止倒伏和病虫害。 水可以调节肥力。肥料施得多,水稻容易旺长,实行浅湿灌溉,结合放露晾田,就能起到蹲苗稳长的作用。如果稻田长期淹水,土壤缺氧,以致还原性物质积累,将使稻根发黑,不能吸肥。经过浅水、晾田、晒田,土壤通气,水稻长出白根,就可以吸收营养。 (技术规程仅供参考) 咱农民的微信平台 你还没关注吗?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6 16:52 , Processed in 0.68039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