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带菌的粪土为主要初浸染来源。如带病菌的种子,随种子带到异地。掉到土壤中的冬孢子能在土壤中存活2~8年,如用病株沤粪不腐熟,或用病株喂家畜,如牛、猪等,冬孢子可以通过牲畜消化道,而不完全死亡。使用病土、病肥也会引起发病。玉米播种后冬孢子萌发浸染玉米,三叶期以前为病菌主要侵入期,土壤湿度偏干最利于侵入,4~5叶期后侵入很少,病菌侵入后很快到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中,在花芽开始分化时,菌丝进入花器原始体,所以这样病害是从幼苗期侵入到穗期发病。发病的严重程度决定于土壤中菌量和寄主感病性及玉米5叶期以前的土壤温湿度。一般春玉米、麦套玉米与夏季玉米相比,春玉米发病最重,麦套玉米次之,夏玉米较轻。同一茬口的早播发病重,迟播发病轻。玉米杂交种自交系差异很大,人工接种条件下高感病的品种病株率达80%以上,中抗品种不过5%~16%,高抗品种不过0%~5%;品种抗病性的强弱不仅影响当年的发病,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菌量逐年增加的速度。土壤菌量决定于栽培制度和推广品种的抗病性,气候因素间接影响较小,高度感病品种春播连作时,土壤菌量就迅速增多,每年增加5~10倍,即使第一年只有1%的发病率,3年后即达25%~100%,造成严重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