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分化期间的环境条件和稻穗分化关系密切。 1、土壤营养: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供应状况良好,不仅能使幼穗分化发育良好,减少枝梗和颖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而且也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运转,增加光合产物,达到穗大粒多。尤以氮素对穗分化发育的影响最大,若氮素含量少,则穗形变小,谷壳容积变小。在幼穗分化开始前后,施用速效氮肥,可以显著增加二次枝梗数和颖花数;在雌蕊分化后追施氮肥,能有效减少颖花退化。故此时施肥有"保花肥"之称。 2、温度:稻穗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5~30℃,昼温35℃左右,夜温25℃左右的温差最有利于形成大穗。适当的低温(釉稻不低于21℃,粳稻不低于19℃),可延长枝梗分化期和颖花分化期的时间,增加枝梗数和颖花数,有利于形成大穗,但如果温度低于17℃,持续5~6天,稻穗发育受到抑制,抽穗延迟,结实率大大降低,造成严重减产。 3、光照:光照条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强弱对幼穗分化产生影响。田间条件下,光照越充足,对幼穗分化越有利;光照不足,每穗粒数显著降低。因此,长穗过程中,如封行过早,群体郁蔽,或遇长期阴雨,均对幼穗分化不利。所以,生产实践上,不论早、中、晚稻在幼穗分化初均不宜封行,封行时间需控制在幼穗分化后7~10天,即剑叶露尖前后为宜,以达到壮秆大穗的目的。对分期有旺长趋势的水稻,应以晒田等措施控制旺长,以保证穗分化期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4、水分:稻穗分化形成期,植株的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植株蒸腾量大,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时期,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才能满足生育的需要。在减数分裂前后稻株对水分反应最敏感,受旱后颖花大量退化,并产生不孕花,造成严重减产。此时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以上,即能满足稻穗分化期对水分的需要。但稻穗分化期是稻田腾发量的高峰期,田间耗水量很大,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而不保持水层很困难。同时,在有水层情况下,有利于土壤中的氮、磷对稻株的供应。因此,以减数分裂为中心的长穗期宜以浅水灌溉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