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世界性的主食。我国小麦产量仅次于稻谷,主要产区在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淮平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1.小麦的贮藏特性 (1)后熟期较长小麦的后熟期比较明显,新… 小麦是世界性的主食。我国小麦产量仅次于稻谷,主要产区在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淮平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1.小麦的贮藏特性
(1)后熟期较长小麦的后熟期比较明显,新收获的小麦,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甚至2~3个月才能完成后熟期。小麦的后熟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能力强。新麦入库后,由于生理代谢旺盛,常易导致粮堆发汗、升温,如不及时检查发现和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粮面结露霉烂。
(2)耐热性强小麦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其蛋白质和呼吸酶具有较高的抗热性,小麦经过一定的高温,不仅不会丧失生命力,而且能改善品质。利用小麦耐热性的特点,采取热密闭入库保藏,可以杀虫、防霉。
(3)吸湿性强小麦的种皮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相同的相对湿度中,小麦的平衡水分始终高于稻谷。小麦的吸湿性能又因品种不同而异,红皮小麦皮层较厚,吸湿较慢;白皮小麦皮层较薄,吸湿性较强;软质小麦吸湿能力强于硬质小麦。
(4)呼吸强度弱通过后熟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都低,红皮麦比白皮麦的呼吸强度更低。因此耕种帮建议小麦有较好的耐贮性,正常条件下贮藏2~5年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5)易感染害虫由于小麦无外壳保护,皮层较薄,且新麦入库正值高温季节,适合害虫繁殖危害。危害小麦的害虫,主要是玉米象、麦蛾、印度谷螟、大谷盗等。
2.小麦的贮藏方法
(1)热密闭贮藏法热密闭贮藏小麦,可以防虫、防霉,促进小麦的后熟作用,提高发芽率。具体方法是:利用夏季高温曝晒小麦,注意掌握迟出早收,薄摊勤翻的原则,在麦温达到42℃以上,最好是50~52℃,保持2小时,然后迅速入库堆放,平整粮面后,用晒热的席子、草帘等覆盖粮面,密闭门窗保温。做好热密闭贮藏工作,其一是要求小麦含水量降到10%~12%,其二要求有足够的温度和密闭时间,入库后粮温在46℃左右,密闭7~10天;粮温在40℃左右,则需密闭2~3周。
(2)低温贮藏法低温贮藏是小麦安全贮藏的基本途径。小麦虽耐温性强,但在高温下持续贮藏,会降低其品质。而低温贮藏,则可保持品质及发芽率。据报道,小麦在低温、低氧条件下贮藏16年,品质变化甚微,并能制成良好的面包。利用冬季低温,进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降温,然后趁冷密闭,对消灭越冬害虫,延缓外界高温影响,效果良好。另外,利用地下仓贮藏小麦,也能延缓小麦品质劣变。
(3)自然缺氧贮藏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还是自然缺氧贮藏。对于新入库的小麦,由于后熟作用的影响,小麦生理活动旺盛,呼吸强度大,极有利于粮堆自然降氧。实践证明,只要密闭工作做得好,小麦经过20~30天的自然缺氧,氧气浓度可降到1.8%~3.5%,可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如果是隔年陈麦,其后熟作用早已完成,而且进入深休眠状态,呼吸强度很弱,不宜进行自然缺氧,这时可采取微生物辅助降氧或向麦堆中充二氧化碳、氮气等方法而达到气调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