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广东省西部地区被称为“禾公”,根据各地田间调查,该病目前发生较普遍,发生较重稻区的明显发病株率为2.3~5.8%,个别田块最高达10%以上。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广东省西部地区被称为“禾公”,根据各地田间调查,该病目前发生较普遍,发生较重稻区的明显发病株率为2.3~5.8%,个别田块最高达10%以上。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方法 一.选用抗病品种 应避免种植本地区上年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品种。 二.培育无病秧苗。 秧田远离病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统一防治稻飞虱,并且推行防虫网覆盖育秧,育秧期全程覆盖20目防虫网,阻止稻飞虱迁到秧苗上传毒。 三.种子药剂处理。 用10%吡虫啉可湿粉15—20克/公斤拌种,拌均后播种。 四.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磷、钾和锌肥,提高水稻抗逆性。不可偏施氮肥,防止秧苗过绿,诱发稻飞虱发生严重。 五.治虱防病: 1.秧苗期治虱防矮。药剂拌种的秧田,在秧苗移栽前一周施药一次“送嫁药”;未经拌种处理的秧田,于秧苗三叶一心和移栽前各喷药一次,秧田附近杂草必须同时施药。药剂可选噻虫嗪、吡蚜酮或噻嗪酮等。药剂可选25%吡蚜酮可湿粉16~20克/亩,或25%噻嗪酮可湿粉50克/亩对水45公斤均匀喷雾。 2.抓好本田期防治,把好再次传毒关。对于中、晚稻,在移栽后约3--7天及栽后15--20天,各用药一次。药剂可选吡蚜酮、噻虫嗪(阿克泰)、噻嗪酮等药剂,虫口基数大时,适当加入些速效性药,如:敌敌畏、毒死蜱等。要用足药剂量及药液量,确保防治效果。要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施药时应注意秧田周围杂草一并施药,以减少飞虱逃避后卷土重来。 六.及时拔除病株: 对发病秧田,要剔除病,移栽时适当增加本数,保证基本苗数;分蘖期间加强巡查,及时拔除病株,就地踩入泥中,然后从健丛中分苗补种,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早发,保证有效分蘖数。重病田应及时翻耕改种。 当前,防治 “禾公”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药剂配方:可用稻钻杀(治稻飞虱)20克,加菌必克(防病毒病)20克,冲水30~40斤喷施。 请注意,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越早,效果越好,损失越小。具体采取“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控策略。希望以上这些内容对大家有帮助,希望的农民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