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在夏季有一个闲置期,如果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进行草菇栽培,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栽培实践证明,此法简便易行、省工、成本低,弥补了夏季蔬菜 不足。利用大棚闲置期栽培草菇,栽培周期一般25~30天左右,每100千克麦草,可产鲜菇21~28千克,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稳定在21%~28%,一个夏季可连续栽2次,而春、秋、冬季仍不误栽培其它蔬菜,不仅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而且可有效地降低栽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麦草的选择、处理与配方 选择金黄、足干、无霉变的新鲜麦草作为原料。首先将麦草粉碎,另加麸皮10%、石灰3%~5%、复合肥0.3%、多菌灵0.1%~0.3%,在拌料时控制含水量在65%左右。经堆积发酵处理后备用。 二、菇畦的整理 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棚上覆盖薄膜和草帘,保温保湿防阳光曝晒。畦宽1米,长度同大棚宽度,畦间距40厘米,凹陷式,既当人行道又当蓄水沟。菇床做好后,在表层喷0.2%的敌敌畏和0.2%~0.3%的多菌灵,进行土层灭虫和灭菌。 三、选择适龄菌种 选择草菇V系列菌种。栽培时菌种一定要适龄,一般以菌丝长满瓶(袋)后一周内使用为宜。 四、铺料播种 每平方米铺料约15~20千克 (干料重),铺成龟背形。播种量为干料重的10%~12%,分三层播种,第一、二层各占30%,第三层占40%。播种后轻轻踩压,并随即在培养料层表面和料床周围均匀地撒播一层过筛的草木灰,使培养料不露在外面即可,然后盖上薄膜。 五、科学管理 1、发菌期管理。发菌阶段管理的关键是调节料温。料温高于35℃时,应揭开薄膜,给菇床通风降温。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4~5天菌丝可长满料。菌丝布满后,在料面覆盖约1厘米厚的细土,再重喷0.1%~0.3%的石灰水,一般覆土2~3天,即可见似针头状的白色菇蕾。再过3~5天,即可分化成子实体。 2、出菇期管理。子实体形成后,此时空气湿度应控制在85%~90%。一般晴天上午9~10点,下午4~5点各喷水1~2次,喷水时应采用接近料温的池水、塘水,细雾轻喷,以防菇体萎缩。当菇体充分发育呈鸡蛋形,尚未破裂开伞时,就应及时采收。采收时一手把料与其它幼菇分开,一手把菇体拧下。一天早、中、晚三次采收,以免破裂开伞,品质降低。 3、采菇后管理。为提高二潮菇的产量,防止菇蕾萎缩,采菇后应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1)清理卫生。采菇后应彻底清理菇床卫生,防止杂菌污染,以确保二潮菇的产量。 (2)调整pH值。草菇喜偏酸性的环境,接种后随着菌丝的生长和出菇,培养料中的有机酸增多,酸性提高。因此在采完头潮菇后,应喷洒1%的石灰水,以调整培养料的酸碱度,促进菌丝恢复生长,子实体的大量发生和防止菇蕾萎缩。 (3)严格控制鬼伞。在草菇栽培过程中,最常见的竞争性杂菌是墨汁鬼伞和膜鬼伞。鬼伞一般是在草菇播种后一周出现,如不及时摘除,成熟后孢子会很快扩散,在适温下孢子很快萌发,产生新一代子实体,布满整个料面,与草菇争夺养分、水分和空间,影响二潮菇的产量,严重时甚至不出二潮菇。如发现鬼伞要及时摘除,防止扩散或在转潮时喷3%的石灰澄清液,使培养料的pH值保持在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