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北方区以穗茎瘟为害最为突出,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各部位都可发病,属真菌病害。由于为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其发生特点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 一、危害症状 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2.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常见的典型病斑,梭形。 3.节瘟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色,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 4.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桨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二、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 2、科学用水,避免深水漫灌,保持田间湿润,连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水; 3、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发病初期或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70克/亩,兑水50千克喷雾。 4、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在破口前2~3天,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或75%三环唑3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7~10天后根据天气情况再用药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