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晒田是改良稻田土壤结构,促进秧苗根系下扎,增强水稻根系活力,增进稻杆坚韧程度与抗倒能力,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水稻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但水稻晒田,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在晒田时间上,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所谓“苗到不等时”,是指够苗(一般每亩总茎蘖数达到20~25万)就要晒田,不必等到水稻生长发育达到一定时期才晒。由于杂交水稻分蘖能力较强,刚开始晒田时仍然能够继续分蘖,因此应将晒田时间适当提前,在总茎蘖数达到计划苗数的八至九成时就要开始晒田。所谓“时到不等苗”,是指水稻一旦发育至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即使每亩总茎蘖数尚未达到预定目标,也要及时排水晒田。否则错过时机,水稻对水的敏感性增强,就不宜再断水晒田。 二、在晒田程度上,要看田、看苗、看天气灵活掌握。一般叶色浓绿、生长旺盛的肥田,以及低洼冷浸烂泥田要重晒;叶色青绿、长势一般、施肥料不多的瘦田,以及灌水困难的旱?田要轻晒;对保水性能差的沙土田,晒后土质易变硬、复水后难泡软的胶泥田以及缺乏灌水条件的望天田,就不宜晒田。晒田时间一般控制在5~7天,以晒至田面出现鸡爪裂,秧苗叶色转淡,叶片挺直如剑,进田不缠脚,站立不陷脚,新根现田面,老根往下扎为度。晒田后要及时复水,同时根据苗情长势亩追尿素2~3公斤,直到抽穗前不再断水,促水稻孕穗拔节。 今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持续干旱缺水,有的水稻“被晒田”,即还未到晒田时间田中已无水层,有的甚至田面干裂,导致水稻分蘖困难,苗数不足。遇此情况,要对稻田实施浅耕,疏松表层土壤,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散失,防止田面大面积开裂,同时利于接纳雨水。一旦有水后,要及时追肥,促苗恢复生长,降低灾害损失。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2 09:56 , Processed in 0.61753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