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的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玉米黑穗病,俗称黑瘤。玉米丝黑穗病,俗称黑米、灰袋、黑黄疸。这两种病害在玉米中是非常常见和严重的病害,一般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的发病率可达60%以上。1998年,吉林省长岭县长岭镇南门外村种植的玉米发生这两种病害,发病率为20‐40%。其中,二社农民陈国发种植的0.4公顷玉米,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率达47.2%,造成严重减产。 1.症状:玉米的茎、穗、雄花序、叶片、籽粒上主要产生大小不一的肿瘤。初期,肿瘤表面覆盖一层闪亮的灰色薄膜,很快破裂,散在大量深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耳朵感染后,籽粒不饱满,甚至整个耳朵变成黑色肿瘤,不结穗。当叶子和茎受到损害时,就会形成米粒或黄豆粒大小的肿瘤,使病株变矮。 2.原因:该病菌以厚垣孢子的形式在土壤、土壤表层和病秆中越冬,成为次年玉米的第一传染源。病原体孢子通过风传播,可以落在玉米植株的所有部位。通常在高温下。湿度大、连作、玉米螟危害严重、玉米植株受害较多的地块发病率较高。 3.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2)在患病玉米植株成熟之前尽早切除患病玉米植株,并将其移出田地进行处理;③实行三年以上轮岗制度,减少感染机会;④施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⑤抽雄前10天左右,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可减少黑穗病的再次侵染。也可以喷1%波尔多液,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