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病虫害防治 (1)西瓜虫
为害嫩芽、嫩根,导致缺苗、断垄,为害时将草莓吃成洞;瓜苗的绿色部分,受损伤后往往不长蔓。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4mm,宽5-mdash;6。5mm,长方形,有13节,灰褐色,头上有一对线形触角;胸部有8节,每节有1对脚,腹部有7对腹足,尾节末端有两个片状突起。成年雌虫背部黑褐色,有淡淡的黄褐色云纹,每条后缘有一条白边,雄虫颜色较深。卵圆形到卵形,黄褐色。初孵幼体白色半透明,长约1.3-1.5毫米,宽0.5-0.8毫米,之后逐渐变暗。它们的形态与****相似,但大小和体色不同。
生活习性虫体胎生,离开母体就能自由活动和取食。喂食后,它的壁色变深,身体变大。每隔一段时间,它需要钻入土中蜕皮,每只雌虫可以繁殖110头。孵化后,幼虫与雌成虫聚集在一起,约需1-mdash;2.5个月后,他们开始独立生活。一年后成熟,多发生在阴暗潮湿的角落或岩石、土块下,夜间为害,从21-mdash;2点,早上7点 mdash8点活跃,阴天也出来。幼苗及附果易受伤害,有圈肥烂草倾向,有负趋光性,假死。受到惊吓后,它们会立即蜷缩成 西瓜 形状。
另外,我国还有一种西瓜虫,学名为PorcellioscaberLatreille,又名雌鼠,广泛分布于室内和潮湿的地方,也危害田间油菜。
防治方法(1)靠近村庄的菜地和池塘、沟渠边缘应加强防治。园内不留杂草,田埂、田埂堆烂草诱杀。(2)菜地避免施用未充分分解的有机肥。(3)结合地下害虫防治,油菜苗期喷施,发现大量虫害时,喷施25%伊卡洛斯EC 1500倍、20%虫四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
(2)猝倒
(危害)该病是西瓜苗期的主要病害,且分布广泛,可造成大量幼苗死亡。尤其是在育婴床里。
1。症状猝灭病菌的寄生能力较弱,只有在幼苗长势较弱或幼茎尚未木栓化时才能侵入为害。苗期,苗茎基部产生水渍斑,然后发病部位变为黄褐色,收缩成一条线。病情发展迅速,子叶枯萎前幼苗猝灭,拔出后与病部接触的表面容易脱落,子叶下的病变成卡脖子。有时候苗还没出土,胚茎和子叶已经普遍腐烂。有时候,幼苗的外观和健康的幼苗是一样的,但是它们不能直立在地上。如果你检查这种病苗,你可以看到茎基部像一条线一样收缩了。湿度大时,患病部位及周围土壤表面生长一层白色菌丝体。2 . 。病原体是瓜果腐霉(eds。)菲茨普。腐霉属。菌丝无色,无隔膜。游动孢子囊在无性阶段形成,球形卵孢子在有性阶段形成。 [br/]3。致病规律病原菌以卵孢子在12-18厘米的表土中越冬,并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第二年春天,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或芽管直接生长侵入寄主。生活在土壤中的菌丝也能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灭。病菌生长的适宜地温为15-mdash;在16℃时,当温度高于30℃时,生长受到抑制。适宜的地温为10℃。低温不利于寄主的生长,但病菌仍能活动。当幼苗子叶中的养分基本用完,新根还不牢固时,就是易感期。如遇雨雪,甚至阴天或寒流,会引发更多疾病。
4。无公害防治技术
(1)严格选择营养土,选择无病害的新土进行育苗,或对育苗土进行消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kg和细土100kg制成药土进行播后覆盖。
(2)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土地作为苗床,播种前用水浇灌苗床底部,控制苗床湿度。有机肥或堆肥用作苗床底肥时,必须充分腐熟。种植后,前期要少灌水。如果温室要及时通风除湿。
(3)化学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施800-1000倍的58%杜瑞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的25%杜瑞(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00-800倍的40%磷酸乙酯铝可湿性粉剂。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 8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 middot800 ~ 1000倍的锰锌可湿性粉剂或800 ~ 1000倍的7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一般喷7 ~ 10天*,视病情连续喷1 ~ 3次。每次喷完后,要结合新风降低棚内湿度,可以得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3)枯萎病
(危害)西瓜枯萎病又称切蔓病、枯萎病,分布广泛。其发生率一般在5%左右,很多病例在30%以上,甚至从不生育。
1。症状西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会生病。西瓜苗受损,F B死在土里,就出不来了。出苗后发病,顶端脱水,子叶、叶下垂,茎、卷须枯萎、变褐、萎陷。发病时,基部变褐色,茎和树皮纵向开裂,常伴有树脂状胶溢出,干燥后呈红黑色。横切病藤,维管束呈褐色。后期病株皮层脱落,木质部断裂,烂根,仅发现棕褐色纤维。天气潮湿时,发病部位,即致病苗的分生组织摇篮和长袍处,常见粉霉病。2 . 。病原体是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f . ni vum(e . f . Smith)Snyberethansen,一种属于半真菌亚门的真菌。 [br/]3。发病规律该病为土传病害。病原苗主要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通过受感染的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和人传播。病菌从寄主的根伤口或根毛的顶端细胞侵入,当带有病菌的种子萌发时,病菌可直接侵入幼根。夏季西瓜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初为发病高峰期。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该病在8-34℃均可发生,24-32℃是侵染的最适温度,苗期多发生在16-18℃。该病的发病多见于雨后干旱或雨后晴朗的气候条件下。此外,微酸性土壤和部分施用氮肥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4。无公害防治技术
(1)选择抗病或耐病品种,使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从无病田间采集种子。种子消毒,播种前可用占种子重量0.3% ~ 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1小时。
(2)严格选择营养土采用无病土育苗,新土或灭菌土作为育苗营养钵,可减少苗期病菌的感染。
(3)合理栽培管理,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提倡水旱轮作,或与非瓜类作物轮作5年以上。病害严重的温室大棚应采用深耕、高畦栽培、与非瓜类作物轮作等方式。施腐熟基肥,及时施磷钾肥,及时通风,降低温室湿度。不要漫灌,防止因土壤水分供应不平衡造成植物早衰和茎基部自然裂伤。病害发生时,要控水,及时清除病株,彻底销毁或掩埋,并用石灰消毒土壤。
(4)土壤消毒苗床消毒。用每平方米8g的50%多菌灵处理畦面。种植前,每667米用21公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30公斤细干土混合。混合后均匀撒入种植穴中。夏季高温季节,利用太阳能对土壤进行消毒,即收获后翻土、灌溉、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封闭15-20天。表层土壤温度可达70℃以上,对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和线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以黑籽南瓜或葫芦为砧木的嫁接苗。
(6)化学控制。根管冲洗在疾病早期或发病前进行。常用的药物有50%速克灵1200-1500倍液,50%丁氨苯丙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6000倍液,或50%世保宫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株0.25kg,每隔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四)炭疽病
(有害)炭疽病是西瓜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在我国南方多雨多水地区。这是影响西瓜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这种病不仅危害西瓜,也危害甜瓜。
1。症状西瓜叶子、藤蔓和水果都会生病。叶斑初为圆形淡黄水渍斑,后变为褐色,边缘紫褐色,中间浅褐色,有同心轮纹和小黑点。斑点易穿孔,斑点直径约0.5cm,周围常有黄色晕圈。斑点上的小黑点和同心轮纹没有枯萎病那么明显,斑点的颜色也比较均匀。且叶柄和卷须上的病斑呈纺锤形或长方形,起初为水浸黄棕色,后变为深棕色。水果受损了。起初是一个有深绿色油渍的小点,后来扩大成一个圆形,深棕色略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橙红色粘稠物质,严重时病斑连片,西瓜腐烂。2 . 。病原体是[Colletotrichumorbiculare(Berk, amp;Mont。)ARX,别名瓠瓜炭疽菌(pass。)诶。Ethal St.],病变上的小黑点是无瓣的。分生孢子呈卵圆形或长圆形,有无色单细胞,颗粒状内含物,棕色刚毛散生于分生孢子盘中,顶端较轻,分离。 [br/]3。致病规律:病菌主要附着在寄主的残渣上,留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以携带细菌,其种子上的病菌可以存活2年。在适宜的条件下,病菌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寄主表皮侵入,靠近地面的叶片最先发病。湿度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当相对湿度持续87%-95%,潜伏期持续3天时,湿度越低,潜伏期越长,发病越慢。该病可在10-30℃的温度下发生,但在相对湿度为95%和温度为24℃时最为严重。氮肥施用过量,排水不畅,通风透光差,连作地块发病严重。从病情严重的田地或雨后收获的西瓜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会生病。
4。无公害防治技术
(1)选择抗病、耐病的甜瓜品种一般情况下,厚皮甜瓜(哈密瓜型)易感病害,薄皮甜瓜(普通甜)抗病性较强。
(2)严选营养土苗圃地,与非瓜类轮作3年以上,防止土壤带菌。如果不能轮作,苗床土壤必须消毒。
(3)生产种子的种子处理可采用50 ~ 51℃温水浸泡或用占种子重量0.3% ~ 0.4%的50%多菌灵粉剂拌种;或者将种子浸泡在200倍的福尔马林中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加速发芽。
(4)农业措施和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全腐熟有机肥。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田间积水,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瓜类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
(5) 500-700倍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的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700倍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发病初期可用于温室或露地的化学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