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种植着大量的玉米,玉米芯在粉碎后可用于双孢菇培植,近年来利用玉米芯培植双孢菇的面积快速增长。玉米芯有机质含量为91.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1.8%,碳氮比为56.70:1.双孢菇栽培面积100?O可用玉米芯2000?K,牛粪2000?K,尿素20?K,石膏粉150?K,过磷酸钙100?K,饼肥100?K,棉子壳200?K。
一、栽培料的堆制发酵(各地根据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堆制发酵时间)前发酵技术。*发酵一般堆制时间22天左右,翻堆5次,主要包括发酵料的预湿、建堆、翻堆等技术环节。
(1)预湿。为使玉米芯和牛粪充分吸水,建堆前3天进行预湿。预湿方法可采用在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面上把玉米芯铺在底层,上面盖牛粪,根据场地大小堆制成高1.0米左右,长宽不限的大堆,每天在上面淋PH值8.5左右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以使料充分湿透。
(2)建堆。发酵场地选择地势较高,近水源而且靠近菇房的地方。*场地路面硬化,以防止泥块在堆制过程中混入培养料。堆宽2.0米,高度1.5米,长度不限,料和牛粪应尽可能混合均匀。如果料偏干可在堆制过程中充分加水。建好后第二天开始测温度,正常堆温在第三天应升到70℃,如果达不到应及早查明原因及时补救。
(3)翻堆。翻堆的具体时间由料内的温度变化来决定,当料温升到70℃以上不再上升保持1-2天有下降的趋势时,立即进行翻堆。翻堆的原则是上下内外交替,但由于玉米芯比较碎,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次翻堆要把尿素全部撒入料内混合均匀,根据料的干湿适度喷水。辅料要在*次、第二次翻堆时分批加入。如果料内有一定程度的“白花”现象属正常,若“白花”比例过大,则说明料内缺水,应及时加水调湿。在翻堆的过程中若料发黏有酸臭味,则说明料偏湿堆温低,应及时翻堆晾晒并适当添加石灰和石膏。受虫害侵染、偏生的料应尽量翻到料的中央高温区。要注意测试PH值,料偏酸可用生石灰或石灰水调整。
前发酵结束后优质培养料的判断标准是培养料呈黑褐色,玉米芯充分变软,手握不扎手有光泽,稍干的培养料可看得见白色的放线菌。培养料含水适中,手握时可有5-6滴水滴落,含水量在70%左右。有少量氨味和淡淡的清香味,不酸不臭。PH值8.0左右。
⒉后发酵技术。趁热将前发酵结束的培养料运到床架上,密闭门窗,利用锅炉或改造好的油桶将热蒸汽通入棚内,当温度上升到63℃左右时压火控温,必要时通入新鲜空气使之冷却,使温度控制在60℃左右维持12-24小时。白天一般能维持这一温度,关键是晚上一定要不断地通入适量热蒸汽。当温度降低到50℃左右时维持5-7天,*后通风降温,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残留的氨气排出。料温降低到28℃以下时铺料播种。
(1)料进棚后应根据料的干湿程度决定是否调水。因后发酵过程中大量消耗培养料内的水分,此次调水是避免后发酵结束后不再调水,以减少杂菌感染的机率。
(2)培养料尽量堆放在中上层。*顶层和*下层原则上不堆放,上层有冷凝水,下层温度低。培养料要蓬松堆放在床架上,切忌压实。
⑶严格控制后发酵时的料温。前期升温不超过65℃,以免培养料过干产生大量放线菌,造成营养损耗多。平均温度力争维持在60℃左右。
二、发菌期管理⒈播种。根据播种季节的早晚和料的厚薄灵活掌握播种用量,一般每平方米1.5-2.5瓶。播种前一定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把所有的工具彻底消毒,同时把培养料抖松整平,厚度一般20-25?M,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实时播种,山东省的菏泽、济宁、聊城等市一般播种时间在八月份,山西省的太原、吕梁等地一般在八月底九月初。在现实操作中一般采用直播法,即把菌种全部撒在表面,这种方法简单快捷,而且菌丝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可以封住料面,杂菌不易侵入。播完后用消过毒木板的轻轻压实,然后用薄膜覆盖。如果料稍有偏湿也可覆盖报纸或其它消过毒的纸张。密闭门窗,进入发菌期。
⒉发菌。发菌期间要经常把附着在薄膜上的水珠轻轻抖落在地上,菌丝萌发7-10天左右就可揭膜,如果有杂菌感染料面或覆盖空间湿度过大可提前揭膜。
(1)在发菌期要经常观察菌丝长势及菌丝吃料的快慢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期,造成虫害杂菌蔓延,从而降低产量。如果培养料过干或过湿都会造成菌丝不吃料或退菌。过干可向空中喷水加大空气湿度,如培养料过湿可采取反打钎或撬料并加大通风。
(2)要时常注意观察料温的变化,料温高于30℃要采取打洞和压实料面的措施,也可在夜间通风。还要防止料内氨气过重,抑制菌丝正常生长,如果料内氨气重就要采取钎,并顶松培养料的措施,同在地面墙壁过道等处喷洒2%的甲醛溶液中和。如果料内氨味确实过重,已造成菌丝萎缩无法挽救,这时就要把料再重新蒸一遍,再进行补种。
(3)发现杂菌虫害要及时处理,该打药的打药,该挖除的挖除。如遇螨害,一定不要大意,要及时治疗,必要时用药物熏蒸。这就要求我们在前、后发酵结束后一定要注意培养料的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播种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延误治疗的*时机。
(4)发菌1-5天,以保温保湿为主,在菌丝萌发正常的情况下不通风或少通风,促进菌丝尽早萌发定植,封锁料面。发菌6-10天,菌丝已基本封面,随着菌丝吃料的深浅,逐渐加大通风量。发菌11-18天,当菌丝吃料到料层的1/2时要及时打钎通气,同时加大通风量,增加料内氧气含量。当菌丝吃到料层的2/3以上时,准备覆土(*长满整个料层)。
三、覆土及覆土后管理
⒈覆土材料的选择。覆土的土质、土粒大小、土层的厚薄等都直接影响出菇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总的来说覆土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和透气性。覆土中营养物质不能太丰富,营养贫瘠的较好些,要求选表层20?M以下的不含病原菌和虫害的土,切忌可溶性盐浓度较高的碱土。目前*的覆土材料是草炭土,沙壤土次之。草炭土具有良好的持水性、透气性,下面就以草炭土为覆土材料简要介绍管理方法。
⒉草炭覆土材料的调制。每立方草炭土添加10?K生石灰(也可配制成PH值7.5-8.0的石灰水来喷洒草炭土),0.2m3沙子。先把沙子、生石灰、草炭土混合在一起,翻上两遍,尽可能使三者混合均匀,堆成一个大堆,用清水从上面开始浇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第二天开始翻堆。翻堆一般4-5遍,直到整个土堆均匀一致,*后用薄膜盖严,密闭24小时。
⒊覆土前床面的处理。覆土前,如果床面有杂菌应喷洒300-500倍杀菌剂,若床面太干燥可结合喷洒0.5%石灰水,然后通风晾干,若料面湿度太大可提前通风,保持料面稍干。
⒋覆土及覆土后管理。根据料的厚薄程度灵活掌握覆土的厚度,土层厚度一般控制在3.5-4.5?M,土的干湿程度调制成手握有水渗出,落地即散为宜。这期间关键要注意观察料温,力争控制在28℃以下,必要时可采取夜间通风或料内打钎,以及在棚内墙壁、门窗处经常喷水控制温度。棚内湿度*控制在65-70%范围内。
四、出菇管理
⒈扭结出菇。菌丝开始爬土时要轻微喷水,爬土快就要勤喷水,随着菌丝部位升高,逐渐加大喷水量。喷水时要结合通风,当菌丝爬土距表面1?M时,把水打足达到*极限,同时大通风降温,使料温控制在20℃以下,以便菌丝能有效扭结。控制好菌丝生长防止冒菌,一旦发生冒菌要加大通风降温,并喷洒0.5%石灰水。冒菌严重并形成菌被的,要用小刀或耙子把菌被破坏掉,再结合上述管理方法。当菌丝开始扭结时,根据棚内实际情况关闭通风孔,或尽可能少通风。
⒉空气、温度、湿度的调节。菇蕾普遍长到黄豆大小时,要喷*重水。对于草炭土来说,从菌丝爬土到开始扭结喷水量要达到7-9公斤。由于菇体小而又需要喷水,这就要求喷水不要太急太大,要在三天内完成。这时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4-16℃,尽量不超过20℃。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自然条件的约束,*潮菇往往出菇参差不齐,尤其是上层和下层、门口处、墙角处,出菇时间很不一致,床面菇的大小多少也不一样,给管理带来不便,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灵活运用。头潮菇一般都是在喷结菇水时分次喷足量,使覆土含水量达到饱和,然后关闭通风孔3-5天,等菇长到1.5-2?M左右时再开始喷水,菇多多喷,菇少少喷。喷水时尽量避开高温,可采用早晚喷水。喷水时一定要通风,切忌打关门水。喷水时结合外界天气状况,外界晴天干燥多喷,阴雨天少喷,但采菇前别喷水,以免菇体发红降低商品质量,但可在采菇的前*喷水,或采完菇补土后再喷水。床面上80%的菇采完后,再喷*重水,然后剔除死菇及菇根,整理床面,关闭通风孔等待下潮菇出土。
⒊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准确把握好通风换气和保温、保湿三者之间的关系。
(1)秋季出菇前期气温高,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快,应加强通风及时调好水分,保持好菇棚的湿度,通风打水一般选择早晚进行。秋季后期气温逐渐降低,出菇也逐渐稀少,而且生长缓慢,应减少喷水通风,通风喷水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棚内温度低于8℃时,要保持自然出菇,偶尔在中午温度高时喷少量水,通短时风。
(2)随着气温*天回落,当温度低于5℃时就要进入越冬管理,基本上停止喷水,保持覆土不发白就可。午间温度高时通风,保持土壤干燥,然后开始整理床面,清除死菇,剔除老根和老化发黄的菌索。
(3)如果秋季出菇量大且菌丝旺盛,表层的土就要用耙子轻轻耙一下,然后表层撒少量石灰面,100?O撒4?K生石灰,彻底进入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