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对果实/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关键的营养和生理作用。缺镁植物常表现出老叶脉间失绿黄化。植物出现缺镁症状的原因除了土壤本身有效镁含量低外,还与不合理的农事操作、高强度的集约化生产和不科学的田间施肥管理等有关。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由于农民忽视对含镁肥料的施用,另一方面过量的氮磷钾肥施用和盲目的肥料形态配伍,特别是过量铵态氮肥和钾肥的投入均会诱发植物缺镁。 镁与氮钾元素的互作 农业生产中,含氮肥料施入土壤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进行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之间的快速转换。根据植物吸收养分的电荷平衡原则,NO3--N有利于促进根系对土壤中包括镁(Mg2+)在内的阳离子的吸收,表现出协同效应;而NH4+-N则抑制根系对Mg2+的吸收,表现出拮抗效应。不同氮肥品种对镁素吸收的不利影响程度为:硫酸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钙。另外,与NO3--N不同,当植物吸收过多的铵态氮,体内产生的NH3易导致铵中毒,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适量增施镁肥一定程度上逆转过量的铵对植物的毒害。 钾镁互作表现为过量施用钾肥后,土壤中高浓度的钾离子(K+)会抑制根系对Mg2+的吸收。钾对镁的拮抗作用不仅表现在抑制根系对镁的吸收,而且还阻碍镁离子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但反过来,镁对钾的拮抗作用较弱,甚至没有影响。平衡施用钾镁肥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表明钾和镁之间也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当介质中钾浓度较低时,钾离子会刺激植物对于镁的吸收利用。 镁肥与氮钾肥的科学施用 镁对植物生长的效应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土壤中交换性镁的浓度、交换性阳离子比率(K/Mg)、镁饱和度、氮肥形态,还与作物特性、镁肥用量、镁肥种类及其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等因素有关。基于氮镁和钾镁间的互作关系,在实际生产中,可因地制宜地进行氮钾用量和氮素形态与镁肥的配合施用,在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和养分关键临界期,创制匹配肥料-土壤-植物系统的肥料用量与配伍,实现高产高效施肥的目标。研究表明,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壤中交换态K/Mg比一般为0.8-20,且大田作物最适的土壤交换态K/Mg应小于5,蔬菜和糖用甜菜应小于3,果树和温室作物应小于2;同时,为最大程度提高镁肥的效果,施肥时还应考虑作物种类、生育期、土壤层次和结构、灌溉和气候等因素。因此在生产上,应合理利用植物营养元素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进行镁素养分综合管理,为实现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农业生产服务。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2:49 , Processed in 0.84691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