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是我们日常用来降火的常食用的菌类之一,银耳总是让人不经意想是不是有金耳呢?告诉你,这是有的,金耳是一种真菌属于真菌植物门。又被叫做金黄银耳、黄木耳、黄耳等等。
金耳多见于高山栎林带、生于高山栎或高山剌栎等树干上。并与下列韧革菌有寄生或部分共生关系,下面为大家介绍金耳的种植技术:
菌种制作
金耳的母种斜面上应有两种菌丝:一种是粗毛硬革菌丝,其在生长初期,疏松,呈棉毛状,白色,很快转为黄色或橙黄色,最后呈厚毡状,故菌龄较长的母种,很难切割。粗毛硬革的菌丝生长很快,斜面上占据面较大的都是粗毛硬革菌丝。一种是金耳菌丝,生长初期细而短,透明无色。平伏于培养基表面,极少有坚立的气生菌丝;当与粗毛硬革菌丝生长在一起时,可以长成短而密的气生菌丝,白色或淡黄色。金耳菌丝在斜面上生长很慢,仅限于局部。故用于接种原种时,必需用有白色和淡黄色菌丝团接种才能成功。
原种和种植种生产
原种和种植种培养基用阔叶树木屑78%,麦麸或细米糠20%,糖1%,碳酸钙1%,含水量55~60%,pH自然。按常规方法装瓶、灭菌。接入母种后,于22—25℃培养,一般25—30天满瓶。培养的菌种有2种结果:一种是两种菌丝的生长都很正常,金耳菌丝生长旺盛,粗毛硬革菌丝虽布满全瓶,但很纤弱,在这样的瓶内,约经35—45天,培养基上方(大多在近瓶壁处)出现扭结,逐渐形成小颗粒状胶质子实体原基,有的则可发育成较大的脑状子实体,这类原种可供种植用。另一类是在菌种瓶内只长浓密的粗毛硬革菌丝,常分泌黄色液体,后期在瓶壁形成浅盘状革菌子实体,这样的菌种不能用于生产。按同样的方法生产种植种,接种时必须镊取金耳原种子实体一小块和下方的培养料少许,同时接入种植种的料面,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在培养基上方出现金耳的原基,粗毛硬革菌丝也不断深入到培养料中。此时应降温至15℃,开门窗通风,抑制粗毛硬革菌丝生长促进金耳原基长大。
(耕种帮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