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质资源
棉花种质资源工作包括材料的收集、保存、鉴定、研究和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品种改良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棉花品种不断创新和更替,也就需要适应各种要求的多种棉花种质资源。因此耕种帮建议广泛持续地收集、保存、鉴定、研究和创新棉花种质材料,是棉花遗传育种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棉花种质资源一般分为:①推广品种;②过时品种;③引进品种;④半野生种系和野生棉种;⑤棉属近缘植物。
棉花育种
以棉花不同的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遗传改良途径,选育具有较高生产性能或某种特殊性状并适应于一定地区种植以及适合市场需求的棉花优良品种。棉花育种工作对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病虫和抗逆力、扩大种植区域、改革棉区种植制度和改良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然有色棉:是纤维具有天然色泽的棉花类型。目前可利用的有色棉纤维仅有棕色和绿色两种,按色泽深浅程度不同,可分为深、中、淡三个类型。天然有色棉纤维是由于在棉纤维的细胞腔中存在色素,但它的化学成分尚不清楚。一些资料表明棕色纤维的色素可能是类黄酮物质;绿色纤维细胞腔中有咖啡酸和甘油脂等物质。国内外有关天然有色棉的遗传研究指出有色纤维属于不完全显性质量性状(见棉花质量性状遗传)。天然有色棉纤维在纺织和加工过程中不需染色,既避免了染料对环境的污染,也防止了染料内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棉花抗虫育种:根据棉花不同基因型对某一或某些害虫抗性水平的不同,利用育种途径将较高抗虫性与其他所期望的性状结合起来,选育抗、耐或避虫而又丰产、优质的品种。
棉花抗病育种:利用棉花种质对病害感染的遗传差异,通过育种途径,选育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抗病、耐病或避病而又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
棉花栽培
棉花模式化栽培:针对棉花生产目标要求,根据棉花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当地气候生态和种植制度特点,经过多年试验和实践,逐步形成不同棉区各具特色的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益的规范、标准、典型的栽培技术体系。
棉花模式化栽培包括5个方面的技术内容:①目标产量构成及其合理的产量结构和成铃模式;②实现其产量结构及成铃模式的棉株生育进程和群体、个体各项动态生育指标;③通过多元回归设计试验与应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再经过模拟选优筛选出其最佳的农艺措施组合;④以棉花群体、个体动态生育指标为依据,制订出棉花各个生育阶段的田间管理技术规程;⑤为使各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规定了各项技术措施规范化作业标准。
棉花机械化栽培 :棉花从播种到收获一系列栽培措施使用机械操作。棉花是一种生育期长的作物,栽培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用工多,且易遭病、虫、草和不利气候条件的袭扰,迫切要求通过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农时和作业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棉花“两无”栽培技术:棉花无土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简称“两无”,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资助研究形成的新技术和多个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综合应用,其知识产权和成果归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所有。
本技术特点,育苗使用无土基质,苗床用促根剂灌根,移栽前浸根,苗床成苗率高,移栽带走根系多,生产管理简化,减轻劳动强度,省工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