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的可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此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尤其以穗颈瘟、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至绝产。 (一)分类:属半知菌亚门,丝孢刚,丝孢目,梨形孢属。 (四)阳光:分生孢子形成要求光暗交替条件,直射光有杀伤和抑制作用。 二、稻瘟病的症状 稻瘟病属于真菌病害,为害叶、茎、穗。根据为害时期和发生部位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 (一)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成淡褐色,梭形,病斑上有灰绿色霉,使整株秧苗枯死。 (二)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慢性型、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三)节瘟:开始为黑褐色斑点,最后为黑色病斑,为害面积逐步扩大,多出现在剑叶下第1、2个节上,后期谷节干缩、凹陷,稻株折断,结实、灌浆困难,以至形成白穗。 (四)穗颈瘟:为害穗颈、穗轴和枝梗,开始为水渍状淡褐色病斑,以后围绕穗颈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发病早的谷穗形成白穗,发病迟的谷粒不饱满。 (五)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三、稻瘟病的发病因素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气候条件的影响 (一)品种抗病性差。品种抗病性较差,由于种植时间较长,品种退化严重,加之稻瘟病的生理小种种群发生变化,弱势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为稻瘟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寄主条件。 (二)施氮肥偏多。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前期低温影响,水稻生长缓慢,水稻生育期延后,部分农户为了抢农时,大量追施氮肥,造成水稻细胞壁变薄,抗病力下降,有利于病菌侵入。 (三)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高温多湿是稻瘟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诱因。一般适温25℃~29℃、大雨雾露时会扩大蔓延流行,仅1~2天时间就能造成全田发病。 四、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稻瘟病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一)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抗病良种可有效抵御防稻瘟病菌的侵入为害,也是稻瘟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和基础。 2、减少病原.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 3、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能有效抑制病菌的发生,减少病菌对水稻的侵害,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施肥要做到两个配合施用,即NPK配合施用以及基肥、有机肥、化肥的配合施用。同时做到多施基肥、有机肥,含硅酸肥料,含硅镁肥料。适当的绿肥埋青,结合石灰帮助腐烂。注意冷浸田应增施磷肥。 (二)化学防治: 1、强化预测预报,防治从小从早。从育苗到收获,专业人员要对稻瘟病发生情况实施跟踪预测预报,特别在重发区、常发区重点监控,沿河地区、低洼潮湿地段重点把控,发现中心病株、中心病区,专业队伍及时组织高效低毒药剂,有效防控,控制病害蔓延和流行,减少损失。 2、消毒处理 . 种子消毒浸种 ,一般用50%的多菌灵、强力精、 石灰水等浸种2天。同时做好使用土壤消毒剂处理 3、强调预防为主,狠抓关键时期防控。以事前预防为本,做好人力、物力、药剂的充分准备,在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出现初期和防治关键时期,结合天气,及时防治。观察防控情况,必要时相隔7-10天可防治第二次,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4、药剂防治: 在稻瘟病常发期,分蘖盛期与5%破口期,均匀喷雾防治叶瘟和穗颈稻瘟,预防穗颈瘟在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预防效果。可用药剂: (1)富士一号:每公顷40%的富士一号1.5升兑水喷雾,在早10点前,下午3点后打药,避开水稻开花期。 (2)稻瘟灵:用法与富士一号相同。 (3)咪鲜胺:叶瘟发生初期用药,每公顷用25%咪鲜胺0.75~0.9升兑水喷雾或45%咪鲜胺0.45~0.5升兑水喷雾。 (4)三环唑:75%三环唑每公顷0.4~0.7公斤兑水喷雾。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2:25 , Processed in 0.57738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