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桃树病害防治技术(2)

2017-7-13 21:26|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268| 评论: 0

  
种植技术
桃树褐斑穿孔病
Peach brown spot shot hole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新梢和果实。叶片染病,初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紫色,略带环纹,大小1~4mm;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多时叶片脱落。新梢、果实染病,症状与叶片相似。
        病原:Mycosphaerella cerasella Aderh. 称樱桃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Pseudo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 Y. L. Guo et X. J. Liu 称核果假尾孢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Cercospora circumscisa Sacc.;C. padi Bǔbak et Sereb. 子囊座球形或扁球形,生于落叶上,大小72μm;子囊壳浓褐色,球形,多生于组织中,大小53.5~102×53.5~102(μm),具短嘴口;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大小28~43.4×6.4~10.2(μm);子囊孢子纺锤形,大小11.5~118×2.5~4.3(μm)。分生孢子梗浅榄褐色,具隔膜1~3个,有明显膝状屈曲,屈曲处膨大,向顶渐细,大小10~65×3~5(μm);分生孢子橄榄色,倒棍棒形,有隔膜1~7个,大小30~115×2.5~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枝梢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气温回升,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以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温限7~37℃,适温25~28℃。低温多雨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1)精心养护。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通透性。(2)药剂防治。落花后,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此外农用素加代森锌或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多霉清等也可取得理想防效。7~10天防治一次。
 
桃树霉斑穿孔病
Peach Clasterosporium shot hole
        症状:桃霉斑穿孔病又称桃褐色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果。叶片染病,病斑初为圆形,紫色或紫红色,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mm),后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在叶背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子实体,有的延至脱落后产生,病叶脱落后才在叶上残存穿孔。花、果实染病,果斑小而圆,紫色,凸起后变粗糙。花梗染病,未开花即干枯脱落。
        病原: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 (Lév.) Aserh. 称嗜果刀孢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 Coryneum beyerinckii Oud. 称桃棒盘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座小,黑色,从子座上长出的分生孢子梗丛生,短小;分生孢子长卵形至梭形,褐色,具1~6个分隔,多为2~3个,大小23~62×12~18(μm)。菌丝发育适温19~26℃,最高39~40℃,最低5~6℃。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被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桃树枝条或芽外覆有胶质层,利于病菌抵抗低温。翌年,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从幼叶上侵入,产出新的孢子后,再侵入枝梢或果实。该菌潜育期因温度高低不同差异比较大,曰均温19℃为5天,曰均温1℃则为34天,低温多雨利其发病。陕西关中一带,4月中下旬即见枝梢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桃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从增施有机肥入手,避免偏施氮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对地下水位高或土壤黏重的,要从改良土壤入手,及时排水;合理整形修剪,及时剪除病枝,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2)选用抗耐病品种。(3)于早春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1:100~160倍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桃树白粉病
Peach powdery mildew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症状出现在9月以后。叶背现白色圆形菌丛,表面具黄褐色轮廓不清的斑纹,严重时菌丛覆满整个叶片。幼叶染病叶面不平,秋末,菌丛中出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闭囊壳。果实染病症状出现在5月,果面上生有直径1~2cm粉状菌丛,扩大后可占果面1/3~1/2。果表变褐凹陷或硬化。
        病原:有2种:Podosphaera tridactyla (Wallr.)de Bary 称三指叉丝单囊壳和Sphaerotheca pannose (Wallr.) Lév.,称毡毛单囊壳,均属子囊菌门真菌。P. tridactyla 子囊果球形,褐色至暗褐色,散生,直径60~95(μm),附属丝2~6根,个别1根,簇生在子囊果的顶部,直或呈弓形弯曲,长100~340(μm)。子囊球形至近球形,单个,大小50~85×37.5~80(μm)。子囊孢子8个,宽椭圆形,大小16.3~32.5×12.5~20(μm)。分生孢子近球形,单胞无色,大小16.8~32×11~18(μm)。S. pannosa 子囊果球形至近球形,埋生在菌丛中,暗褐色,大小75~90(μm),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附属丝小,短于子囊果的直径,浅褐色,与菌丝体交织在一起,易断。子囊1个,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无柄,66~99×45~57(μm)。子囊孢子8个,椭圆形,大小15~24×9~15(μm)。无性态Oidium sp. 分生孢子圆筒形,成串,大小13.5~24×7.5~12(μm)。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1~27℃。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三指叉丝单囊壳于10月后产生子囊壳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弹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毡毛单囊壳以菌丝在最里边的芽鳞片表面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1~27℃,高于35℃,低于4℃不能萌发。
        防治方法:(1)秋季落叶后及时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2)春季发芽前喷1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花芽膨大期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谢花5~7天后,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加粉必净500倍液,连用2~3次。中华寿桃对三唑酮敏感,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
 
桃黑星病
Peach scab
        病状:又称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和新梢。果实染病多发生在果肩部,生暗褐色圆形斑点,直径2~3m,后生出黑霉似黑痞状,严重时病斑融合,龟裂。新梢染病生暗褐色椭圆形、略隆起病斑,常流胶。叶片染病叶背生灰绿色不规则形斑,后变褐色或紫红色,病斑穿孔或脱落。
        病原: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üm 称嗜果枝孢或果生芽枝霉,属半知菌类真菌。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常弯曲,具1~多个分隔,褐色,大小48~60×4~5(μm)。分生孢子串生或单生,椭圆形至梭形,浅褐色,单胞或双胞,大小15~23×4~6(μm)。除为害桃外,还可侵染杏、李、梅、扁桃、樱桃等果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枝梢上越冬,翌年4~5月气温高于10℃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0~28℃,适宜相对湿度为80%以上,病菌直接侵入果实的,经20~70天潜育,于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春、夏多雨潮湿易发病,桃园低洼、湿气滞留、栽植过密不通风发病重。晚熟品种常较早熟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1)修剪时注意剪除病梢,可减少菌源,改善通风透跟光条件。(2)棚室桃树要注意放风散湿,露地桃园雨季注意排水,严飞一防湿气滞留,降低桃园湿度。(3)桃树发芽前喷80%五氯酚钠250倍液。(4)落花后15天,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5天1次,防至7月份即可。
 
桃褐腐病
Peach brown rot
        症状:桃褐腐病又称菌核病。主要为害果实、花、叶和枝梢。果实在整个生育期均可被害,以近成熟期和贮藏期受害重。果实染病初于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病部果肉变褐腐烂,病斑扩展迅速,数曰即可波及整个果面,病斑表面产生黄白色或灰褐色绒状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初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后布满全果。后期病果全部腐烂,并失水干缩而形成僵果,初为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即菌丝与果肉组织夹杂在一起形成的大型菌核。僵果常悬挂于枝上经久不落,称"桃枭"。花器染病,先侵染花瓣和柱头,初呈褐色水渍状斑点,渐蔓延到萼片和花柄上。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若天气干燥,则病花干枯萎缩,残留于枝上经久不落。嫩叶染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渐扩展到叶柄,全叶枯萎,如同时遭受霜害,病叶残留于枝上经久不落。枝条染病,多系菌丝通过花梗、叶柄、果柄蔓延所致,产生边缘紫褐色,中央灰褐色,稍下陷的长圆形溃疡斑。初期溃疡斑常发生流胶现象,最后病斑环绕枝条一圈后,枝条以上即枯死。
        病原:无性态 Monilia cinerea Bon. 称灰丛梗孢,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Sclerotinia laxa (Ehrenb.) Aderh et Ruhl. 称桃褐腐核盘菌,异名Monilinia laxa (Aderh. et Ruhl.) Honey 称核果链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病部产生的灰色霉丛即病菌分生孢子座,其上丛生大量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拧橡形或卵形,串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大小16×12(μm)。子囊盘产生在落地果实上,漏斗状,紫褐色,直径1cm左右。盘下有暗褐色的柄,柄的长度因埋土深浅而异,一般15~30(m),盘表生一层子囊。子囊圆筒形,大小121~188×7.5~11.8(μm),子囊间有侧丝。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卵圆形,大小7~19×4.8~8.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菌核在树上或地面的僵果和病枝溃疡部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其中主要是伤口。从花期到果实成熟期均能侵染,若生长期条件适宜,病部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栽培条件和品种等密切相关,尤其是雨水。花期如遇阴雨天气,易发生花腐;果实成熟时如多雨或多多,病情严重;果实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如遇高温高湿病害也会加重。桃各品种中,凡是果皮薄,果肉柔软多汁的品种均易感病;而角质层厚,皮下木栓化强,果实成熟后组织较坚硬的品种较抗褐腐病。栽植过密、修剪不当、通风透光不良的桃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注意桃园的通风透光和排水,增施磷、钾肥;加强防治蛀果害虫,注意减少果面伤口,以防褐腐病菌侵染。(2)清除菌源。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彻底清除园内树上的病枝、枯死枝、僵果和地面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初侵染源。(3)药剂防治。花前、花后各喷1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于桃树发芽前1周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发病初期和采收前3周喷50%多霉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抗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发病严重的桃园,可间隔半个月喷一次,采收前3周停止喷药。(4)加强贮藏、运输期间的管理。桃果采收、贮运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菌在贮运期间的侵染;发现病果,及时捡出处理。
 
桃F·B病
Peach fruit rot
        症状:桃F·B病又称实腐病。主要为害果实,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斑点,后迅速扩展,边缘变为褐色,果肉腐烂。后期病果常失水干缩形成僵果,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
        病原:Phomopsis amygdalina Canonaco 称扁桃拟茎点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圆锥形,大小232~435(μm);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大小9.8~32.2×1.1~3.1(μm)。α型分生孢子梭形或卵形,大小3.5~12.6×1.0~3.5(μm);β型的分生孢子线形,无色,单细胞,大小11.2~42.0×0.5~1.7(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分生孢子器在僵果或落果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果实,果实近成熟时,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桃园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控制树体负载量。(2)减少初侵染源。捡除园内病僵果及落地果实,减少菌源。(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3~4次。
 
桃溃疡病
Peach Cylindrocladium canker
        症状:桃果染病  果实上产生灰白色略凹陷病斑,四周浅褐色,后病斑迅速扩展成更大圆斑,凹陷更深。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果肉失水,桃果干缩,污白色。新梢染病产生暗褐色溃疡斑。叶片染病产生暗褐色近圆形病斑。
        病原: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 称帚梗柱孢霉,属半知菌类真菌。气生菌丝发达,初白色,后变褐色。分生孢子梗无色,分隔,帚状分枝,瓶梗长桶形,柄长,顶端泡囊双胞。未见有性态。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或微菌核在树上溃疡枝,地面的落叶、烂果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空气或雨水传播,侵害果实、新梢和叶片。果实常在近成熟期受侵发病。伤口较多,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肥桃成熟期调查果实发病情况,立地位置较低,通风透光差,地面阴湿湿气滞留的园片病果率高;近成熟期阴雨天较多的年份发病重;树冠内膛枝组及下部近地面的裙枝病果较多。
        防治方法:(1)清扫地面落叶、僵果,集中烧毁,并结合翻耕树盘,消灭越冬菌源。(2)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并及时疏除过密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3)在芽萌动期15℃时用3.007g/cm3石硫合剂喷布枝干。谢花后1周开始,隔15天喷1次药剂保护果实。可选用的药剂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
 
桃炭疽病
Peach anthracnose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染新梢、叶片。幼果染病,果面暗褐色,发育停滞,逐渐萎缩硬化,形成僵果残留于枝上。果实膨大期染病,果面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随果实膨大,病斑也随之扩大,变为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斑,并有明显的同心环纹状皱纹;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桶红色黏质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果面近成熟时发病病斑常连成不规则大斑,后期产生的橘红色黏质小粒点几乎覆盖整个果面,最后病果软腐脱落或形成僵果残留于枝上。新梢染病,形成略凹陷,中间暗褐色,边缘红褐色的长椭圆形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长出橘红色黏性小粒点。新梢染病,多向一侧弯曲,严重发病时常枯死。芽开始萌动至开花期间,枝条上的病斑扩展迅速,当病斑环绕枝条1周后,枝条上端即枯死。叶片染病,产生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部灰褐色。其上产生橘红色至黑色粒点。最后病部干枯脱落而穿孔,新梢顶端叶片萎缩下垂,纵卷成管状。
        病原:无性态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 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Gloeosporium laeticolor Berk. 称悦色盘长孢菌。有性态为 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称围小丛壳。异名G. persicae Hara. 称桃炭疽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线状,大小17~26×4~5(μm),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椭圆形,单胞,内含二油珠,大小16~23×6~9(μm),周围有黏状胶质物。子囊壳直径200~300(μm),子囊80~l00×12~18(μm),子囊孢子椭圆形,大小15~20×5~8(μm)。病菌发育适温24~26℃,最低4℃,最高33℃,分生袍子萌发适温26℃,最低9℃,最高34℃。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在病枝或病果及僵果内越冬。翌春条件适宜,均温10~12℃,相对湿度80%以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新梢和幼果,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桃树整个生长期均可被侵染为害。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有关,其中主要是湿度,高湿是该病发生的先决条件。桃树开花至幼果期低温多雨,利于发病,果实成熟期高湿温暖发病重。此外,与4~6月份的降雨量关系极为密切。若降雨量低于300mm,发病轻微,高于300m,严重发病。果实染病主要在第一次迅速生长期,其次为采收前的膨大期。一般栽植过密,排水不良的桃园发病重。桃各品种间感病性存有一定差异:早熟、中熟品种发病重(如早生水蜜桃),晚熟品种发病轻(如玉露、红桃等)。
        防治方法:(1)发病严重地区,选栽抗病品种,如玉露、红桃。(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桃园排水,降低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3)清除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病梢、枯死枝、僵果及地面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4)药剂防治。早春桃芽萌动前喷一次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加0.3%五氯酚钠。落花后,喷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8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桃褐锈病
Peach brown rust
        症状:桃褐锈病又称桃树。主要为害叶片,尤其是老叶及成长叶。叶正反两面均可受侵染,先侵染叶背,后侵染叶面。叶面染病产生红黄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不清晰;背面染病产生稍隆起的褐色圆形小疱疹状斑,即病菌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突出于叶表,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夏孢子堆的中间形成黑褐色冬孢子堆。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该病菌具转主寄生特性,其转主寄主为毛莨科的白头翁和唐松草,二者也可受侵染,叶正反面均产生病斑,正面着生性子器,背面产生锈孢子器,成熟后开裂为四瓣。
        病原:Tranzschelia pruni-spinosae (Pers.) Diet. 称刺李疣双胞锈菌,属担子菌门真菌。系完全型转主寄生的锈菌。叶面角质层下着生性子器,分散,深褐色,大小110~150(μm),锈孢子器生于叶背,分散,杯形至短圆筒形,直径0.4~0.7(mm),正常分裂成4瓣;包被细胞多角形,大小20~35×18~25(μm);外向壁具线纹,厚6~8(μm);内向壁具瘤,厚3~4(μm)。锈孢子亚球形至长圆形,大小18~27×15~20(μm),黄色,有细瘤,壁厚1.5~2.5(μm)。性孢子和锈孢子寄生于        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和唐松草(Thalic trum sp.)叶片上。夏孢子堆生于叶背,直径约0.5mm,早期裸露,肉桂色;夏孢子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或棍棒形至纺锤形,大小为24~42×15~23(μm),单胞,顶部黄褐色,平滑,下部色淡,有刺,壁厚1.5μm。冬孢子堆散生于叶背,直径约0.3~0.5(mm),早期裸露,栗褐色;冬孢子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两端圆,中部溢缩,从中部分裂形成两个细胞,上部细胞球形,深褐色,表面小疣较多,基部细胞球形或不规则形,色较淡,表面光滑或微具小疣,冬孢子大小26~39×18~28(μm)。柄无色,很短,易脱落。寄生于桃、梅、李树上,引起褐锈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为完全型转主寄生锈菌。主要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白头翁和唐松草的宿根或天葵的病叶上越冬,南方温暖地区则以夏孢子越冬。6~7月开始侵染,8~9月进入发病盛期,并导致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1)清除初侵染源。结合冬季清园,认真清除落叶,铲除转主寄主,集中烧毁或深埋。(2)生长季节结合防治桃褐腐病和疮痂病喷药保护。选用药剂参见苹果锈病。
 
桃树叶斑病
Peach leaf spot
        症状:又称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边缘红褐色,秋未出现黑色小粒点,最后病斑脱落形成穿孔。8~9月发生。核果穿孔叶点霉引起的叶斑病病斑圆形,茶褐色,后变为灰褐色,上生黑色小点,后期也形成穿孔。
        病原:Phyllosticta persicae Sacc. 称桃叶点霉,和P. circumscissa Cke. 称核果穿孔叶点霉,均属半知菌类真菌。前者分生孢子器生在寄主表皮下,球形至扁球形,大小60~120μm,器壁膜质。分生孢子圆筒形至卵形,大小8~12×3~5(μm)。核果穿孔叶点霉分生孢子器散生。分生孢子椭圆形,大小6~7×3.5~4(μm)。此外P. prunigena Grove. 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秋季发病较多,降雨多或秋雨连绵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1)精心养护,增强树势,可减少发病。(2)发病初期喷洒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700倍液、50%百•硫悬浮剂600倍液、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
 
桃树缩叶病
Peach tree leaf curl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嫩枝和幼果。春季嫩叶从芽鳞抽出时即被害,最初叶缘向后卷曲,颜色变红,并呈现波纹症状;后随叶片生长,卷曲、皱缩程度剧增,病部增大,叶片变厚,变脆,呈红褐色;严重时全株叶片变形,嫩梢枯死,春未夏初,病叶表面生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子囊层,后病叶变褐,干枯脱落。叶片脱落后,腋芽常萌发抽出新叶,这种新叶因发生较晚,天气转暖,不利病菌侵入,所以新叶不再受害。嫩枝染病,呈灰绿色或黄色,节间缩短,略为粗肿,病枝上常簇生卷缩的病叶,严重时病枝渐向下枯死,甚至有的大枝或全株枯死。幼果染病,初生黄色或红色病斑,微隆起;随果实增大,渐变褐色;后期病果畸形,果面龟裂,成麻脸状,有疮疤,易早期脱落。较大的果实受害,果实变红色,病部肿大,茸毛脱落,表面光滑。
        病原:Taphrina deformans (Berk.) Tul. 称畸形外囊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子囊在叶片角质层下成栅栏状排列,无色,圆筒形,大小16.2~40.5×5.4~8.1(μm)。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单胞,近球形或椭圆形,大小1.9~5.4(μm),可在子囊内或子囊外芽殖,产生芽孢子。有的壁薄,有的壁厚,前者可直接再芽殖,后者休眠。病菌生长适温20℃,最低11℃,最高26~30℃。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子囊孢子和厚壁芽孢子在芽鳞片上、鳞缝隙里或校干病皮中越冬或越夏。翌春越冬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叶片表皮或从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叶片展开以前多从叶背侵入,展开后可从叶面侵入。6月天气转暖后,逐渐停止。初夏,叶面形成子囊层,产生子囊孢子和芽孢子。由于夏季高温,不适孢子萌发,因此一年只侵染一次。
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关。低温多湿利于发病,尤其是早春桃树萌芽展叶期,如连续降雨,气温10~16℃,发病更重,气温上升到21℃或较干燥地区发病轻。一般江河沿岸、湖畔及低洼潮湿地发病重;实生苗桃树比芽接桃树易发病;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发病轻。
        防治方法:(1)加强桃园管理。发病严重桃园应及时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以免影响当年和翌年结果。(2)清除初侵染源。在病叶表面还未形成白色粉状物前及早摘除,以减少当年菌源。(3)药剂防治。从桃芽开始膨大到露红期,周密细致地喷药,即可铲除树上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源,减轻发病,并可保护冬芽萌发。常用杀菌剂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万单位井岗霉素水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1000倍液、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桃根霉软腐病
Peach soft rot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熟果或贮运期染病初生浅褐色水渍状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扩展很快,病部长出,疏松的白色至灰白色棉絮状霉层,致果实呈软腐状,后产生暗褐色至黑色菌丝、孢子囊及孢囊梗。
        病原:Rhizopus stolonifer (Ehrenb. ex Fr.) Vuill. 称匍枝根霉,属接合菌门真菌。匍匐菌丝呈弓状弯曲,假根发达,分枝多,褐色。孢囊梗直立,不分枝,浅褐色,3~5根束生在假根上。孢子囊球形,暗褐色至黑色,大小65~350(μm),囊轴球形至卵形,大小70~90(μm)。孢囊孢子卵形至多角形,单胞,表面具浅纹,褐色至蓝灰色,大小5.5~13.5×7.5~8(μm)。有性态产生球形接合孢子,表面具瘤状突起,大小160~220(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落叶、落果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从成熟果实的伤口侵入果实,且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播蔓延。温暖潮湿利其发病。除侵染桃外,还为害杏、苹果、梨等多种果实。
        防治方法:(1)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改善通风透光条件。(2)采收过程中千方百计减少伤口。单果包装。(3)在低温条件下运输或贮存。
 
桃树干枯病
Peach Fusicoccum twig blight
        症状:为害枝干,病斑略凹陷,上生隆起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Fusicoccum percicae Ell. et. Ev. 称桃壳梭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分为几个腔室,器壁革质,黑色,大小120~160×100~120(μm)。分生孢子梗单枝,无色,大小12~24×3~4(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纺锤形或倒卵形,16~22×6~8.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枝干上越冬,翌年5、6月间释放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具水滴或雨露条件下,分生孢子经4~8小时即可萌发,经伤口或由气孔侵入,引起发病。潜育期30天左右,后经1~2年才现出病症,因此本病一经发生,常连续2~3年。多雨或湿度大的地区、植株衰弱、冻害严重的桃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1)及时检查枝干,发现病部后,轻者用刀刮除病斑,重者剪掉或锯除,伤口用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消毒。(2)加强桃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疏松或改良土壤,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防冻。(3)可结合防治桃树其他病害,在发芽前喷一次80%五氯酚钠200~300倍液。在5~6月及时喷射1:0.7:200倍式波尔多液2~3次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桃树病害防治技术(1)
   桃树褐斑穿孔病 Peach brown spot shot hole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新梢和果实。叶片染病,初生圆形或近 ...
下一篇:樱桃、大樱桃病害防治技术
   桃树褐斑穿孔病 Peach brown spot shot hole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新梢和果实。叶片染病,初生圆形或近 ...

相关技术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大棚春提早苦瓜栽培步骤
  苦瓜性喜温暖、不耐寒,但是经过适当炼苗,其适应性也很强。  大棚苦瓜栽培有春
日光温室越冬茬苦瓜栽培步骤
  日光温室越冬茬苦瓜栽培,在9月份播种培育嫁接苗,10月中下旬定植于温室,12月初
苦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要求  苦瓜源于热带,喜温,耐热不耐寒,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  苦瓜
大棚南瓜如何调整植株?
  大棚南瓜的调整植株主要包括吊蔓、留蔓、整枝、打杈、疏花疏果、留瓜、打顶等。大
南瓜种子处理方法
  把选好的南瓜种子在晴天暴晒2天,可明显促进发芽整齐。晒后的饱满种子放在50℃温
大棚冬季田间主要管理工作
  大棚冬季田间主要管理工作  1、肥水管理:冬瓜定植后要及时封盖好地膜,以利保
大棚冬瓜每亩需要施多少基肥
  建议在冬瓜定植前10天施肥整地,每亩撒施腐熟禽畜肥5000~6000千克,配施生物有机
大棚栽培冬瓜有什么优点?
  大棚冬瓜早熟栽培,比拱棚密闭栽培早上市30天,比常规栽培早上市50天以上。而且通
冬瓜的品种类型
  冬瓜按果实大小可分为小型瓜和大型瓜两类。  一、小型冬瓜  小型冬瓜雄花出现
冬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与光照  冬瓜性喜温,耐热、耐湿,对干旱有一定的耐力。温度在35℃以上
大棚厚皮甜瓜秋延后栽培步骤
  一、栽培季节  华北地区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厚皮甜瓜,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种,11月
大棚厚皮甜瓜春早熟栽培步骤
  厚皮甜瓜春早熟栽培,华北地区一般1~2月份育苗,定植在塑料大棚中,于春季或初夏
大棚薄皮甜瓜春早熟栽培步骤
  薄皮甜瓜春早熟栽培在冬季或早春育苗,定植在大棚中,于晚春或初夏开始收获上市。
甜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要求  甜瓜是喜温耐热作物,不耐寒,遇霜即死。生长适温为25℃~30℃,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7-5 18:21 , Processed in 0.68228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