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菜农都知道拉大昼夜温差能增产的道理,但都只是粗略的知道,具体怎样操作并未作出安排,是随大流。关棚、拉棚,以不冻坏蔬菜为标准,其实这还是很不够的。菜农先要学会为蔬菜算算收支账。
众所周知,蔬菜在白天,在阳光、二氧化碳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产物会大量生成,这可叫“收入”。而在晚上因无阳光,蔬菜光合作用停止,而其呼吸作用照旧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光合产物作为能源,这可叫作“支出”。由白天光合生成的产物收入减去晚上的呼吸消耗支出,剩余的可以被看作“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蔬菜的产量就越高,所以栽培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收入,节省支出,增加积累。
是不是晚上把温度降下来就完成积累,万事大吉了呢?显然不对。晚上适当降温,可以降低蔬菜的呼吸强度,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但降温要有个限度,不是越低越好,过低的夜温会使蔬菜受冷害或受冻害,导致菜农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上半夜的温度不能降得过低,蔬菜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有机物需要在上半夜由叶片向根、茎、花、果等部位转移、运输,这种运输需要较高的外界温度,一般蔬菜为16℃-20℃,并*少需要约4-6小时的时间。如果上半夜就把温度降下来,这会使叶部的营养外运受阻,时间不够也会影响营养外运数量,所以上半夜降温是错误的,这会造成光合营养在叶子中的积累,表面看叶子变厚、变黄绿色,这常会引发生长点伸长变慢,瓜类常形成“花打顶”。更严重的是因叶子中过多的积存了光合产物,“仓库”被占用,第二天再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全产物无处存放,而会使光合作用停止。所以大棚蔬菜上半夜是不适宜把棚温大幅度降低的,须等上半夜蔬菜叶片中的光合产物外运后,方可降低温度,抑制蔬菜呼吸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
实际的降温操作可由菜农自己反复试验而确定方式方法。即确定何时关风,何时盖草苫。其主要目标是使棚室温度第二天拉棚前达到适宜的温度的*值。
首先,半夜放风不影响上半夜光合产物的外运,其次是半夜放风可参考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情况进行,能按天气预报作出及时调整,在第二天好天时放风降温从低掌握,第二天天气降温或有雨雪天气时就可减少放风时间和强度,少降温或不降温,以适合第二天温度变化的要求。
在天气较冷的时段下半夜放风降温,要先作出本棚的试验,也要注意不能降温过急,时间以1小时左右使温度下降3℃-5℃为宜,然后关闭放风口,关风后温度会有小幅反弹。要通过这种人为的降温,使早上拉棚时的温度在本棚蔬菜品种适宜温度的下限。蔬菜种类之间这个温度有很大差异,棚室之间保温性能差距也很大,应各棚室各自先试验好,不能千篇一律。
菜农要想增产,应该注意半夜降温管理的方法,对于自己的棚通过关风、盖棚、通风降温等办法,保持白天与夜晚有一个适宜的合理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很重要的。张湖龙的半夜放风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其它菜农也可以按照上述收入支出的基本原理总结自己棚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学习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