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膜荚黄芪(硬秸)、绵黄芪(蒙芪) 植物形态:1、膜荚黄芪:高5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枚。主根长锥状圆柱形。黄褐色,稍木质化。叶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21-31椭贺圆形,或长卵形。花序总状,腋生,花冠蝶形,黄色,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形,有长柄,具黑色短毛,顶端有刺尖,内有必粒褐色种子,肾形。2、蒙黄芪:形态极似上种,唯茎较,托叶呈三角状卵形,小叶较多25-37片,小叶片短小而宽,通常为椭圆形。花冠黄色,长不及2厘米荚果无毛,有显著网纹。花5期-6月,果期5-9月。果成熟自裂。 生长习性:黄芪为深根性植物,植株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但忌热怕涝。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栽培。当气温过高时,植株生长受抑制;土壤温度大时,常引起根的腐烂,土质粘重,植株生长缓慢,主根短,侧根多,产量低。种子的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种子萌发不喜欢高温,当地温7-8度时,土壤保持一定温度,一般1-2周即可出苗,发芽适温14-15度。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白术、菊花连作。重盐碱地、涝洼地不宜种植。 植培技术:一、(种植技术)黄芪为深根植物,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平地或向阳山坡栽种。忌连作。豆类,甜菜地不宜种植。前茬以小麦、玉米、棉花为好,选 地后,施足底肥,翻深土地,整平耙细后做畦,畦的大小,因地制宜,便于浇水、排水即可。播前先向畦内浇水,待表土稍松散后按行距25厘米开2.5厘米深小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复土荡平,稍加镇压(或用锄推,以保墒)。每亩用种子1.5公斤。二、(田间管理)春播时间在“春分”至“清明”节之间。各地椐气温因地制宜播种。 中耕除草与定苗: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齐长。因此耕种帮建议当苗主4-5厘米进及时中耕除草,同时按留强去弱间苗。苗高7-8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苗高10-12厘米时,按7-9厘米定苗。定苗后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以后视田间情况进行。定苗后,可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黄芪抗旱。幼苗出土前,不能浇蒙头水,浇蒙头水易造成缺苗段垄。旱时及时浇水。雨季温度较大时,应及时排水,以防止烂根死苗。 病虫害防治:黄芪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紫纹羽病。虫害有蚜虫、豆荚及地老虎等。(1)、白粉病:在苗期间到成株期可能发生,干旱炎热的夏季较易得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荚果。受害部位表面如复白粉,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2)、紫纹羽病 黄芪发病后根部变褐红色,药农习称“红根病”。(3)、豆荚病 是来自危害荚果种子的一种害虫。成虫在嫩荚和花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即钻入果荚危害细嫩种子。 防治方法:留种的植株,在花蕾形成初期同,于傍晚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1065 2000倍液。一般3-4次。(4)、蚜虫: 蚜虫危害上部嫩梢,影响黄芪生长发育。用40%东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洒。(5)、虫害:虫害有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按常规防治。 收获加工 春天播种的黄芪当年收获,收刨时,先将地上部分割去,在畦的一边开沟,顺序将根挖出,要防止挖断主根损伤外皮。根挖出后,除去泥土,剪掉芦头,晒干。每亩可产干品250-500公斤。 药材形态 以身干、条粗长、质坚而绵断面黄色,有菊花心,粉性足、无空心者为佳。 功能 有补升阳、固表止汗 、托疮生肌,利尿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