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垄畦栽培又称半旱式垄畦耕作法,是一种把传统的淹水灌溉改为开沟作垄畦,畦面上种稻,沟中灌水,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的一种技术。一般将畦面宽30厘米、插2行稻的称垄式;宽60-120厘米,插4-7行稻的称畦式。利用垄畦栽培水稻,能改善耕层土壤理化性状,使土表温度升高,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和分蘖发生 能力。同时,可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具体技术如下:
开沟作垄畦:糊烂田在插秧前7-10天,一般田在插秧前2-3天排干田面积水,然后因地制宜,按规格拉线挖沟作垄畦,四周开好宽20厘米、深20厘米的环塍沟。开沟做垄畦时,只要把沟中的泥轻轻地摊在垄畦上,使畦面略呈弓背形即可。
施肥除草:作畦前亩施750-1000公斤有机肥,栽前,将占总用肥量50-70%的氮肥、15-20公斤磷肥、7公斤左右钾肥,撒施在垄畦面上。杂草多的田块,可在插秧后3-5天,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5%颗粒剂1公斤拌土15公斤撒施。
浅水插秧:在畦面上灌一层薄水后插秧,一般单季稻1.5万-1.7万丛。
大田管理:每季稻需清沟2-3次。*次在水稻返青后,将田水排降至半沟后即可进行;第二次隔15-25天进行,要清得深,尽量将沟中浮泥清彻底;第三次在孕穗期至抽穗期进行,保持排水畅通。除遇20℃以下低温,要及时灌水上畦面外,只要保持半沟水、畦面湿润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