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
当前我省玉米、大豆田土壤处理剂主要是乙草胺,也有用异丙甲胺,异丙甲草胺的,它们都是杀芽剂,施药时间必须和杂草萌动期相吻合,才能充分发挥除草效果。禾本科杂草主要经胚芽鞘吸收,阔叶杂草则由下胚轴吸收,这类杀芽剂只能有效杀死露白期至胚芽鞘尚未拱出土表的禾本科杂草和子叶(或真叶)未出土的某些阔叶草,对1叶1心期禾本科杂草仅有抑制作用,2叶1心期以后基本无效。导致施药期偏晚有以下几种情况:
1、等雨施药使施药偏晚:春旱年份所有土壤处理剂药效都欠佳。只有在施药后有适当降雨(>10mm)或耕层表墒良好,或施药后灌溉(如喷灌),药剂才能移渗到浅耕层杀死萌芽期杂草。要正确把握施药期使之与杂草萌动期相吻合,等雨施药过了杂草萌动期,药效肯定不好。我省整地后随即播种的玉米、大豆等作物,一般在播后7天就应施药。晚播田因气温提高,杂草萌动出土快,更不能等雨施药。
2、春季回暖早,气温偏高,物候期提前,杂草提早萌动。施药期容易错过杂草萌动期。春季回暖早,杂草萌动期提前,而作物播种期并未相应提前,不少地方在播后7-10天施药,最长的等了21天。等雨等过了头,施药时部分杂草已拱土或出土,错过了杂草萌动期。
3、秋整地,秋作垄地区容易施药偏晚,在播种时浅表耕层因温度偏高,杂草已处于萌动状态。以稗草为例,种子10℃开始萌发,最适温度20-30℃,最先萌发并造成草害的是1-2厘米的草籽(稗草),愈深层草籽萌芽率愈低,甚至不萌发,目前旱田不深翻,多采用旋耕,致使草籽多在浅表耕层,个别甚至出土。凡秋整地、秋起垄地方,播后必须尽早施药,切莫等雨等过头。春整地迟迟不播种的,播后也要及时施药,播种太晚杂草大多出土不宜再用乙草胺,干脆采用茎叶处理为宜。
4、提高整地质量(无大土块,秸杆)播前镇压保墒,特别是播后及时镇压也至关重要。除草剂发挥药效离不开水分,水分是除草剂向耕层移渗的载体。在未经镇压的干旱暄土层,除草剂或被土壤微细颗粒牢固吸附,或被风剥。同样土质、播期、施药量和封闭时间,播后及时镇压再施药封闭的,其除草效果远远好于未镇压的。镇压要重重的滚压,使土壤紧实度达到1.2-1.3克/立方厘米,对保墒,作物出苗和提高除草效果都十分有利。
乙草胺对大豆相对敏感,等雨施药并不可取。大豆拱土期如遇低温降雨,可抑制生长,乙草胺与豆磺隆在大豆临近拱土期合用,药害明显,甚至可绝产。
莠去津经杂草根系吸收,基本不影响杂草发芽,其施药期较宽,已出土的2叶期杂草仍可杀死。乙阿合剂、都阿合剂的施药时期应以乙草胺和杜尔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