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夏收夏种夏管的大忙季节。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很大,以产出量作比较,秸秆比子粒的重量稍多一点,如何将如此大量的小麦秸秆资源化再利用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以往人们为了省事习惯把秸秆就地烧掉,使宝贵的有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违背了循环农业经济的原则,是不可取的。
近年来各地逐步认识到采用秸秆还田模式既给农作物补充了钾素又有利于土壤培肥。从资源化价值看,风干的小麦秸秆含80%的有机质,高于水稻秆和玉米秆,其含钾率也高于大豆秸秆,可提供主茬作物磷、钙、铁等各种养分;作为一种有机肥源使用,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一项农田基础肥力的建设措施。充分利用好这笔资源对于大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力的促进。
秸秆作为有机肥资源常有三种方式归还农田,即堆沤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往往采用过腹还田进而制沼气等延长产业链的方式;而在很多地区农村劳力紧缺,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也日益普遍。如河南省焦作和洛阳地区去年麦秸直接还田的数量就比较多。
秸秆直接还田虽有很多优点,但近两年很多农民朋友反映,实际运作中还存在几个问题:其一,容易在下茬作物苗期出现黄苗问题,若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下茬减产;其二,病虫害较重的麦田秸秆直接还田,有导致继续传播的风险;其三,麦收正是三抢大忙季节,不一定能深耕深翻,不同还田模式要与耕作措施配套,否则难以保证播种质量从而影响下茬出苗等。因此秸秆直接还田应注意下面5个技术问题:
一、翻压时间与水分管理。可边收割边耕埋,利用收获时含水较多,及时耕埋利于腐解。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麦桔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水分管理上,对土壤墒情差的,耕翻后应立即灌水;而墒情好的则应镇压保墒,促使土壤密实,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
二、秸秆直接还田需要额外补加速效氮肥。因为小麦秸秆的碳氮比很宽,一般在80∶1;如不增施速效氮肥,微生物在分解麦秸过程中,必然会与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从而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氮肥的施用量,可按碳氮比调节至30∶1左右为合适。按风干的麦秸秆计算,100公斤秸秆要加3-5公斤纯氮。除了氮肥外,也可适当增施过磷酸钙,以增加养分,加速腐解,提高肥效。
三、翻压方法。把秸秆切碎后耕翻入土并翻埋到一定深度(20厘米左右)。秸秆要切碎,秸秆长度不要超过10-15厘米,耕翻入土后,一定要覆土盖严、镇压、防止跑墒。这样既可加速秸秆分解,又不影响播种后下茬的出苗。
四、注意小麦秸秆的翻埋量。以风干的秸秆计算,秸秆的重量*多不应超过500kg/亩。如果*翻压过多的秸秆,会影响夏玉米的播种质量。
五、防止病害传播。对于发生过一般病虫害的麦田,播种夏玉米时,种子要采用包衣技术防治麦秸带来的土传病害对出苗的危害。在病虫害严重的麦田,小麦秸秆不宜直接还田,可采用高温堆肥杀死病虫再还田的方式。
总之,秸秆直接还田既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又可归还农田急需的钾肥。但是如果操作技术不到位,不仅会降低下茬作物产量,还会促成耕层土壤中宝贵的“绿水”丢失。因此需要按照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要领操作,才能达到提高循环农业效益、增强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