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坐蔸类型与症状 水稻秧苗在移栽后生长不正常,表现为稻株簇立,叶片僵缩变小,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或呈赤红色;生长停滞,分蘖很少发生,根系生长受阻等现象,通称为坐蔸,有人称之为“僵苗”或“火风”。 冷害型:多发生在烂泥田、深脚田、冷浸田、背阴田,这类田因长期淹水,泥温低,当遇连续低温寡照天气时,便加剧了秧苗坐蔸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栽后迟迟不返青,生长受阻,不长新根,根系老化、变软,呈褐色或黑色,叶尖多伴有褐色针状不规则斑点。 缺素型:由缺乏某种营养元素导致秧苗生理代谢受阻而引起的缺磷、钾、锌等。症状表现为:缺磷的稻田秧苗新根少,根系细弱呈褐黑色,秧窝呈簇状,叶片暗褐色;缺钾的水稻根系生长弱,叶短,暗绿色,老叶上有赤褐色斑点,叶片易折断,主叶脉发黄;缺锌的秧苗心叶卷曲不易抽出,苗期叶面出现失绿条纹,叶片发红,根短而少。 毒害型:多发生在长期淹水的深脚田,土壤通透性差的冲槽田、烂泥田,房前屋后的大肥田。这类田含有大量的未腐熟有机肥,因有机质分解或稻田地势低、积水,导致土壤中还原物质大量积累,如硫化氢、有机酸、二价铁、甲烷等有毒物质毒害秧根,阻碍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系变黑发臭。 此外,由于栽培措施不当也可能引起水稻坐蔸,如深水栽秧、秧苗栽插过深、栽瘦弱秧等。不同的水稻坐蔸类型,其表现症状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冷、毒、缺素引起的坐蔸又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低温与毒害不仅削弱了秧苗的抗逆能力和根系活力,还影响土壤养分的活化和根系的吸收,从而造成植株缺素。 防治措施 防治上应采取因田制宜,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①培育壮秧,以增强秧苗抵抗力。 ②适时栽插,提高栽秧质量。栽秧不宜过早,易坐蔸的田块,可适当延长秧龄,并应实行浅水栽秧措施。对深脚田、烂泥田要注意待土壤沉实后再栽秧或栽带泥秧(抛秧),对这类常年坐蔸的深脚田、烂泥田宜大力推广半旱式栽培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水、热、气条件,这是防治此类田块易坐蔸的有效途径。 ③搞好稻田灌排渠系统建设。使每一块稻田都能做到灌溉及时,排水彻底,以便引出积水和冷浸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消除毒物。 ④常年坐蔸的稻田应实行水旱轮作,经1~2年旱作再种水稻。 ⑤对发生坐蔸的田块,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以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减轻危害。首先要进行田间调查,找出发病原因。对于深脚烂泥田、冷浸田、大肥田,要立即排水,适当晒田,引出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泥温,消除毒物,减轻毒害。同时要撒施黑白灰(草木灰:石灰=1:1.5)中和过多的有机酸等毒素。 对缺素田块要及时补施缺素肥料或喷洒天达2116壮苗灵或粮食型进行补救。以上水稻病害和低温冷害导致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方法是用天达2116壮苗灵+天达恶霉灵。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12:30 , Processed in 0.57147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