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胺实行全程系列化控制能有效地防止徒长,解决棉花营养生产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能够促进棉花早熟,达到高产、优质。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化学调控越来越被重视,成为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 一、缩节胺的理化性质及作用 缩节胺的理化性质缩节胺化学名称为氯化二甲基哌啶嗡。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为149.66,密度1.187,熔点为285℃,易溶于水,20℃水中的溶解度为1 000 mg/L,也溶于乙醇,微溶于丙酮。 缩节胺的作用一是能抑制作物节间伸长,在棉花生长的各个时期,应用缩节胺化控可有效地延缓主茎和果枝节间的伸长,而且对果枝伸长的抑制程度大于主茎; 二是调节棉叶发育及功能,改善棉叶素质,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光合产物输出能力,改善叶片活性氧代谢,延缓叶片衰老; 三是促进产量器官的发育和结铃,增加霜前花产出率。二、缩节胺对棉花化学调控的原则1.全程化控应遵循早、轻、勤的原则。全程化控对棉花的生长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控制作用,前期施用具有促下控上的作用,中后期主要是控制棉花旺长,塑造理想株型,简化中后期管理,最终获得优质高产; 2.因地制宜、因苗、因地分类化学调控。对调控敏感的品种缩节胺用量宜少,如新陆中26等品种;生长势强的品种缩节胺的用量多一些,如新陆中35等品种;土壤肥力高、棉苗长势旺的棉田用量多一些;土地瘠薄肥力低、棉苗长势弱的地块用量少一些。做到控旺促弱、控高促矮; 3.头水早晚对棉花影响很大,适当晚灌头水有利于棉花根系下扎和提高抗旱能力,使棉苗能够稳健生长。因此,既不能采用早灌水、早化调,也不能晚灌水、不化调; 4.化学调控与密度相结合。棉田密度大的,要早进行化调,适当增加化调次数,这样可减少田间荫蔽,增加透光,减少脱落,提早成熟,提高霜前花率。三、棉花化学调控技术棉花使用缩节胺应按人控、水控、化控三结合的方法进行,棉花全生育期一般要化学调控5次: 1.棉苗1叶1心开始第1次化学调控,使用缩节胺量为0.8~1.0克/亩,作用是防止出现高脚苗,控制子叶节高度在5厘米以下;降低第1果枝高度,控制在18厘米以下;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促根壮苗; 2.棉花长到2~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化学调控,缩节胺用量为1.0~1.5克/亩,可有效缩短下部主茎节间长度,使植株生长稳健; 3.棉花现蕾期化调缩节胺用量为2~3克/亩。能促进根系发育,实现壮苗稳长,塑造合理株型,促进早开花; 4.棉花见花前后化调缩节胺用量为4克/亩。能延缓棉花主茎和果枝伸长,改善叶片和根系功能,使营养物质向棉花蕾、铃中分配,并塑造理想株型; 5.棉花打顶后5~7天化调缩节胺用量为6~9克/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化调要与品种、地力、水肥、棉花长势长相、密度、气候条件等因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由于棉花生长周期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经历各种自然因素的制约,需要在各生育阶段做到措施优化,不失时机方可达到增产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