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2017-6-2 14:17|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208| 评论: 0

摘要: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可选用适宜温室栽培的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津春3号、津绿3号等。     二、越冬菜黄瓜栽培技术     (一)嫁接培育壮苗 采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等适宜品种作接穗进行 ...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可选用适宜温室栽培的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津春3号、津绿3号等。

    二、越冬菜黄瓜栽培技术

    (一)嫁接培育壮苗 采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等适宜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

    (二)播种与定植的适期 越冬茬黄瓜一般于10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上中旬定植。7月~11月份接一茬秋延后番茄,于11月中旬拉秧,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但是由于11月中旬后,气温下降且雨雪云雾天气增多,刚刚定植后的黄瓜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减产。据固安县王明耀先生在当地的试验研究认为,将越冬茬黄瓜的播种期提早到9月中旬,定植期提早到10月中旬为适宜。这样,不仅有利于苗期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生长,而且可以在11月下旬开始采收根瓜,市场价格开始进入高峰期。但是,提早播种定植,采用嫁接育苗,一定要注意防治蚜虫、白粉虱的伤害和霜霉病、炭疽病的发生。固安县从1993年到1997年推广早定植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施肥整地 一般底肥施人堆肥、牛马粪、鸡禽粪、猪圈粪和碎稻草、充分腐熟的麦糠、稻壳及废弃的食用菌培养基等有机肥18立方左右,过磷酸钙150~200千克,标准氮肥75~100千克(可用50~75千克磷酸二铵代替上述两种化肥),棉籽饼200~300千克。

    施肥整地方法:

    一是挖定植沟施。

    二是地面铺施后深翻2遍。然后浇足底墒水,起垄做畦,畦高15~20厘米。行距主要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平均行距65厘米。再一种就是小行距80厘米,大行距100厘米或120厘米。

    (四)定植 选晴天进行。将苗子分大、中、小三等后,搬运到定植垄旁。从整个温室看,大苗应放到东西两头和温室前部,小苗宜放到温室中间。从一行来看,大苗在温室前部小苗在后部,一般苗居中,这样以后容易长得整齐一致。一般“密植”栽培的,平均株距23厘米左右,“稀植”栽培的,平均株距约30厘米。定植时,将苗子按规定的株距摆到沟里稍加固定。尔后浇水、塞土、围苗。然后,逐沟浇透水,以创造黄瓜发新根的条件。

    (五)苗期管理定植后要采取“深中浅”中耕法进行中耕,促进深中浅根系生长发育,视气温变冷后再覆盖地膜较好。

    一是定植后2—4叶时灌大水,及时深中耕,一般耕深20—25厘米,目的是把表层和中层根耕断,以促进深层根形成。一般中耕5~6次即可。深层根对冬季结瓜和高产稳产十分重要。

    二是4—6片真叶时,浅中耕,每天中耕或隔天中耕*,耕深10—15厘米左右,促进中层根的形成。

    三是8—12片叶时,一般停止中耕。因这段时间一般的黄瓜苗都坐瓜10厘米左右了,主要是长表层根。有深、中、浅三层根,黄瓜能高产。在温度管理上就要依苗分段来进行管理:*片真叶以前采日稍高温度进行管理,一般晴天的上午保持25—32℃,夜间16—18℃。从第二片叶展开起采用低夜温管理(清晨10~15℃);以促生雌花的分化。5—6片叶以后,温度适当高些,晴天上午25~32℃,下午23—20℃,夜间20—14℃。如果前期因天气或人为原因没有采取控制雌花节位的温度管理程序时,雌花出现的节位要低,雌花连续大量出现,植株生长可能或已受到抑制,甚至出现“花打顶”时,要果断地通过人工疏瓜措施进行调整。

     (六)结瓜期管理

    1.吊蔓整枝 栽培越冬茬黄瓜时,为了促进发育,保持根系旺盛的生命力,多是采取不打顶任其自然生长的方法。越冬茬黄瓜一般要长到40—50节时,由于温度室高度有限,生长一段时间就要把瓜蔓沉落客下来。为了落蔓方便,一般都采用尼龙线披、布条吊挂,吊挂用的尼龙线应在上部多留出一部分,以便沉蔓时续用。吊蔓时操作要轻,*不要过多,更不要损伤叶片。同时,还要摘除下部病黄叶、侧枝、卷须、雄花、畸形瓜和病瓜等。

    2.温度管理 越冬茬黄瓜开始结瓜后,大多数地区已进入严冬时节,光照越来越显不足。此时管理温度必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逐渐降下来,逐渐达到晴天上午23~26℃,不使其超过28℃;午后22~20℃,前半夜18—16℃,不超过20℃,清晨揭苫时12—10℃。此时的温度切不可忽高忽低,特别不要轻易放高温,否则会使低温下植物体内产生的糖分在高温下变成呼吸基质而被消耗掉,影响其抗寒能力。如遇连续阴天,要按照连阴天对策认真处理。入春后,日照时间逐日增长,日照强度逐日加大,温度逐日提高,黄瓜要逐地转入产量的高峰期。此期管理指标要随之提高,逐渐达到理论上适宜的温度。即晴天的白天25—28℃,不超过32℃,夜温20—14℃,不超过22℃。这种温度管理下的植株一般比较健壮,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比较协调,有利于延长结瓜期和提高总产量。也有采用高温管理的,高温管理时,晴天的白天上午温度掌握在30—38℃,夜温21—18℃。 日光温室里的温度严格受到光照条件左右,上述温度管理指标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更多地是要求生产者在温度管理上应有的一种指导思想,以及需要掌握的一个大概尺度。强调晴天不要盲目放高温,朋天、夜间温度不宜高;冬季天气尚好时,不要盲目乐观,要有目的的进行炼苗,以塑造一个对低温寡照条件有着较好适应能力的高光效能的株型,这样才能不失主动;人春以后,依据市场行情或霜霉病的发生情况,灵活地管理温度,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益。

     3.水分管理 结瓜以后,严冬时节即将到来,植株生长和结瓜虽然还在进行,但用水量也相对减少,浇水多还容易降低地温和诱发病害。天气正常时,一般7天左右浇一水,以后天气越来越冷,浇水的间隔时间可延长到10—12天。但是,浇水间隔时间和浇水量也不能完全按规定的天数硬性进行,还需根据经验和黄瓜植株的长相,果实膨大增重和某些日夜的表现来权衡判断。瓜秧深绿,叶片没有光泽,龙头舒展是水肥合适的表现;卷须呈下垂现象,是水分不足的表现,应选晴天及时浇水。浇水还必须注意天气预报,一定要使浇水后能够遇上几个晴天,如果浇后遇连阴天则会非常被动。浇水方法提倡采用低压管道灌溉、滴灌或膜下暗灌。 春季黄瓜进入旺盛结瓜期,需水量明显增加。此肘要将地膜揭掉,按常规温度(白天25—28℃,不超过32℃,夜间18—16℃)管理,一般4—5天浇一水;管理温度偏高的,根据情况可以2—3天浇一水,提倡大水,行间都是明水,把水浇透,以保证深层根系的水分供应。空气湿度的调节原则是,深冬季节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以适应低温寡照的条件和防止低温高湿下多种病害的发生。人春转暖以后,湿度要逐渐提高,盛瓜期要达到90%左右。

    4.追肥 越冬茬黄瓜结瓜期长达4—5个月,需肥总量必然要多,但每次的迫肥量又不宜过大。一般可以按下面的规律进行:摘*次瓜后可以追*肥,亩用硝酸铵20—30千克;低温期一般15天左追*肥,每次亩追硝酸铵10—15千克,同时要特别注意搞好叶面追肥。根据实践经验,叶面肥配方为:腐殖酸喷淋肥50克+1250克十赤霉素1克+生根粉0.3克、兑水5千克,7天喷*或灌根,效果很好。春季进入结瓜旺期后,追肥间隔时间要逐渐缩短,追肥量要逐渐增大。追肥间隔期缩短到8—10天,每亩每次用酸铵20—30千克。采用高温管理时,追肥间隔期减少为6—8天,每亩每次追肥量要达到30—40千克。另外,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为防止春节后早衰,一般春节前追*有机肥,追牛粪和鸡粪干150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硫酸二氢钾100千克。

     5.增施二氧化碳和放风管理 在早晨揭开草帘之后到放风之前,增施二氧化氧气肥可使产量增加30%左右。冬季放风一般只开启上放风口,放风中要经常检查室温变化,防止温度下降过低,放风口下*用一块(条)塑料布阻挡一下直接进入温室的冷空气,不使其直接吹到瓜秧上。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温度越来越高,室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会越来越多,调整温度和交换气体要求逐渐地加大通风量。春季的通风也要讲究技巧,就是放风一定要和防黄瓜霜霉病结合起来。首先,只从温室的高处(原则不低于1.7米)开口放风;不能放底;棚膜的破损口要随时修补;下雨时要立即封闭放风口;这都是为了防止霜霉病孢子进入室内的措施。另外,超过32℃的高气温有抵制霜霉病孢子萌发的作用。当外界夜温稳定在14—16℃时,可以彻夜进行放风,但要防雨水滴人室内。日光温室的黄瓜一直是在覆盖下生长的,一旦揭去塑料棚膜,生产即告结束。三、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面积大,生长时间长,连作较多,经历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容易发生病虫害。虫害种类较少,易于防治;病害种类很多,威胁也*。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菌核病、灰霉病、蔓枯病、黑星病和病毒病。

     (一)黄瓜霜霉病 这是日光温室*常发生的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可造成大量叶片枯死,严重时甚至绝产。 1.发病规律 开始发病时中、下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呈现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发病初期呈水渍状绿色,以后变黄色至淡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病斑处密生黑色或灰黑色霜霉状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变黄干枯。 2.防治措施 霜霉病应采取以生态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霜霉病的特点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叶片上有水滴或水膜才能发生;在同样环境条件下,徒长的植株,长势弱的植株易发病,健壮的植株不易发病。可见控制温度,降低空气湿度,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是避免霜霉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在定植初期,外温较低,光照弱,很少放风的条件下,垄作覆盖地膜,降低空气湿度,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室温(一般气温提高l℃,空气相对湿度降低3%--4%),早晨揭开草苫后利用顶部薄膜排气筒排除湿气,缩短叶片结露时间,都是防止霜霉病的有效途径。遇到阴天,叶片结露较重时,为防止霜霉病发生,喷布百菌清粉尘剂或用百菌清烟剂傍晚熏烟。粉尘剂每亩用量1千克,烟剂350克。 霜霉病发生往往与黄瓜植株内氮糖比失调有关,遇到连续阴天,光合作用减弱,为了改善植株特别是叶片营养状况,可喷施100倍葡萄糖或白糖、米醋和尿素100—200倍的混合液。 发现霜霉病可喷25%瑞毒霉或25%甲霜灵600倍液,或40%增效瑞毒霉500倍液,也可喷64%杀毒矾M8或甲霜灵锰锌400倍液。各种农药交替使用,可以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也可用1:1:200波尔多液喷雾。 使用上述药剂防治效果不好时,可用*药克露,72%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布,每隔7—10天喷*,连喷二三次。 当霜霉病来势凶猛,药剂不能防治时,可用高温闷杀病菌的方法,选晴天中午,把温室密闭,使室内气温上升到44—45℃,保持2小时,再徐徐放风降温。经过高温闷杀,病斑可以钙化,控制病情发展。高温闷杀前*需灌足水,才能避免植株受害。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1.发病规律 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蔓和果实。子叶受害呈凹陷的淡褐色圆形小斑点,真叶受害,初时产生油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淡黄褐色,潮湿叶背病斑处有乳白色发亮菌膜。后期病斑容易开裂或穿孔脱落,瓜条受害,产生水浸状小圆点,后变淡褐色,形成溃伤或裂口,表面溢出乳白色菌脓,病斑可向果肉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逐渐变色,并可侵染到种子,严重时瓜条腐烂。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主要潜伏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残留在土壤中越冬。种子所带病菌能存活2年以上,在种子萌发时即侵染子叶引起幼苗土壤中越冬的细菌被水溅起,可侵染近地面叶片,农事操作传播再侵染,所以温室覆盖有滴膜和湿度大时容易发病。 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而防治的药剂与霜霉病不能通用,所以必须认清两种病害症状,才能对症防治(表2—1)。表2—1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症状的主要区别 病害 项目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霜霉病 病斑形状大小 病斑呈多角形,病斑较 病斑呈多角形,病斑较病斑颜色及穿孔 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 大 色后期穿孔 叶片背面病斑 在潮湿时,水浸状明 显,产生白色菌脓 不呈水浸状,病斑上有黑色霉病叶对光透 视 有透光感觉 无透光感觉 2.防治方法 从生态防治来看,可参照防治霜霉病的措施进行。另外,要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育苗要用无病的床土,定植*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制,或采用嫁接换根栽培。 发现病害用DT杀菌剂400—500倍液,或DFM500~600倍,或农用链霉素200ppm,或新植霉素150—200ppm喷雾。

    (三)黄瓜枯萎病 日光温室黄瓜从幼苗到成株都有发生,尤其在结果期发病较多。苗期发病,茎部变褐缢缩,萎蔫而死。成株发病,有的叶片出现网纹状,有的叶片正常即萎蔫,开始早晚正常,数天后不能再恢复而枯死。潮湿时茎部半边纵裂,上面有红色霉状物,割开根茎可发现维管束已变黑褐色。 枯萎病的发病温度为8~34℃,土壤pH值为4.0—6.0。 防治方法:主要靠轮作倒茬,培育适龄壮苗,加强管理,防止根系损伤。要想减少病害发生,*有效的方法是嫁接换根。

    (四)黄瓜白粉病 从苗期到成株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叶柄。 1.发病规律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小斑点,环境适宜时,粉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明显的白粉区,甚至布满整个叶片,上面布满白粉末状霉层,茎蔓、叶柄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只是白粉少,后期白粉变为灰白色,叶片枯黄、卷缩,一般不脱落,严重时植株枯死。 2.防治方法 主要是加强管理,促进植株健壮,降低空气湿度,防止脱肥早发现病害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敌菌酮胶悬剂600倍液,或农抗"120"lOOppm及植物防病膜剂——高脂膜或京2B30的50倍液喷伟。另外用百菌清烟剂熏烟或用粉锈宁烟剂熏烟效果也比较好。

    (五)黄瓜炭疽病 1.发病规律各个生长期均能发生,尤以生长中、后期较重。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幼茎基部受害,患部缢缩,变色,幼苗猝倒。成株叶片发病*多,开始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病斑外围有一圈黄纹。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互相汇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使叶片枯死。干燥时病斑中部破裂穿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红色粘质物,茎蔓受害,病斑长圆形凹陷,初呈水渍状,淡黄色,病斑扩大如环切茎蔓,病部以上茎蔓枯死。幼瓜不易发病,发病多在采种瓜条上,病斑初呈淡绿色,很快变黑绿色,并凹陷,病斑中央长出小黑点,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粉红色粘稠物,干燥情况下,病斑逐渐干裂,露出果肉。 2.防治方法 主要是调节温湿度,加强放风,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进而提高植株抗性。发现病害时,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倍液,6~7天喷*,连续喷4—5次。可多种农药交替使用,观察效果,择其效果优者实施喷洒。

    (六)黄瓜疫病 1.发病规律 黄瓜疫病俗称卡脖子、死秧、瘟病。叶、茎、果实、生长点都能发病。幼苗期生长点及嫩茎*容易受害,开始好像水烫状的暗绿色水渍软腐,很快萎蔫枯死,成株受害多在茎部和节部发病,先呈水渍状暗绿色,病部软化缢缩,其上部叶片逐渐萎蔫下垂,以后全株枯死。叶片受害初呈水渍状绿色的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淡褐色大病斑,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从叶柄蔓延到茎部,引起节部发病,病叶很快腐烂;干燥时、,病斑发展比较慢,边缘为较明显的暗绿色,中部为暗褐色或青白色,常常干枯脆裂。果实受害,一般下部瓜条先发病,开始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的病斑,以后瓜条往往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白色稀疏霉状物。 2.防治方法 防治的主要办法有:种子消毒、轮作倒茬、垄作覆盖地膜等措施。种子消毒用600倍瑞毒霉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干净,再浸入清水中4小时后催芽播种。发病初期用72%可湿性粉剂克露600—800倍液防治效果好;嫁接换根也是有效途径。

     (七)黄瓜菌核病 1.发病规律 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茎蔓、瓜条。茎蔓受害后,初呈水渍状淡褐色病斑,茎蔓软腐,长出白色菌丝,病茎纵裂干枯。病部以上蔓叶萎蔫枯死,在茎内长有黑色菌核。瓜条受害,先在残花部,发病后能引起瓜条病变,病瓜呈水渍状腐烂,长出白色菌丝,以后菌丝上长出黑色菌核。 2.防治方法 菌核病防治难度较大,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较有效的方法是实行2—3年轮作。在温室管理上加强放风,控制湿度在80%以下可避免发病。作垄盖地膜,膜下暗灌,限制子囊孢子飞散传播。覆盖紫外线阻隔膜。发现病株及时喷布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万霉灵及其复配剂1000—1500倍液防治,每隔14天*,一般3次即可。

     (八)黄瓜灰霉病 1.发病规律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病菌先侵染开败的花,长出灰褐色霉层后,再侵入瓜条,造成脐部腐烂。受害小瓜条迅速变软,萎缩腐烂,病部密生灰色的霉层。如果病花落在叶片上,可引起叶片发病,产生大型枯斑,近圆形至不整齐形,边缘明显,表面生有少量的灰霉,茎部受害,引起局部腐烂,严重时茎被折断,整株枯死。 2.防治方法 主要靠生态防治。培育壮苗,定植前清除残株杂草,减少病源。加强管理,注意放风排湿。后部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强度,提高温度可减轻灰霉病发生。选用紫外线阻隔膜。 发现病害用50%扑海因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6天喷布*,喷药重点喷果实。用万霉灵及其复配剂1000—1500倍液防治,每隔14天*,连用2—4次。在发病前用百菌清烟剂熏烟。

    (九)黄瓜蔓枯病 1.发病规律 蔓枯病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受害,病斑近圆形,有时呈V字形或半圆形大斑,淡褐色至黄褐色,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茎蔓受害,在近节部呈现油渍状斑,椭圆形或棱形,灰白色,稍凹陷,分泌出琥珀色的胶质物。干燥后红褐色,病部干缩纵裂,表面散生大量小黑点。 2.防治方法 轮作倒茬,增施优质有机肥,精心管理,植株生长健壮不容易发病。发现病害,立即喷布5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连续喷2—3次。

    (十)黄瓜黑星病 1.发病规律 黑星病主要危害瓜条,也能危害叶片和茎蔓、龙头等部位。幼瓜和成瓜均可发病,初期发生近圆形褪绿小斑点,病斑处溢出透明胶状物,不久变成琥珀色。起初病斑很小,胶状物只有一小滴,难于发现,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胶状物增加,堆集在病斑周围,容易发。潮湿时在病斑表面长出一层灰黑色霉层。幼瓜受害时,因病斑处的组织生长受抑制而使爪条生长失去平衡,变得粗细不匀,弯曲畸形。严重时瓜条腐烂。叶片上病斑圆形,直径1--2毫米,少数达5毫米,淡黄色,薄而脆,容易破裂穿孔脱落,病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圈,后期不明显。幼龄叶发病常由于病斑部位受阻,而在病斑部呈星状开裂。叶脉受害变黑色;停止生长,因而叶片皱缩畸形。茎蔓病斑略呈椭圆形,淡黄褐色,稍凹陷,有胶状物溢出,有的茎部裂开,琥珀色胶状物布满其上,潮湿时也有灰色霉层。龙头受害时,整个生长点萎蔫,发褐,2—3天龙头烂掉,形成秃桩。 9—30℃病害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20—22℃,分生孢子发芽必须有水滴存在,分生孢子的产生必须有90%的相对湿度。 2.防治方法 主要是选择无病种子,控制温室空气湿度。在浸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25%多菌灵300倍液浸种1—2小时,清洗后催芽。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十一)瓜蚜 1.发生规律 瓜蚜又叫蜜虫,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瓜类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吸取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瓜蚜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叶片上,引起霉菌感染,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于物质的积累。 2.防治方法 发现瓜蚜立即喷药消灭。常用的农药有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布。也可用敌敌畏烟剂熏烟。

    (十二)白粉虱1.发生规律 白粉虱是温室的主要害虫之一,食性较杂,可为害多种蔬菜。若虫集中在寄主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蔫,严重时植株枯死。为害时还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引起霉菌感染,影响植株光合作用。 成虫体长1—1.4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卵长0.2—0.25毫米,长圆形,有一短小的卵柄,刚产下淡黄色,孵化前变为黑色。若虫身体扁平,椭圆形,淡黄色或淡绿色,背面有蜡丝5—6对。 在温室中每年可发生10多代,以各种虫态在蔬菜上越冬或继续生长为害。 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喜群集于寄主嫩叶背面为害、产卵。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1℃,约1个月完成一代。 2.防治方法 发现白粉虱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0%扑虱灵用1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布,也可用敌敌畏烟剂熏烟。 根据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也有较好的效果,用1.0米X0.17米纤维板或其他硬质板,在板上涂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液,在温室中分散开摆放,每亩温室放32—34块。黄板诱杀主要消灭成虫。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怎么识别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可选用适宜温室栽培的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津春3号、津绿3号等。     二、越冬菜黄瓜栽培技术     (一)嫁接培育壮苗 采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等适宜品种作接穗进行 ...
下一篇: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日本黄瓜----玉娇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可选用适宜温室栽培的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津春3号、津绿3号等。     二、越冬菜黄瓜栽培技术     (一)嫁接培育壮苗 采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等适宜品种作接穗进行 ...

相关技术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介绍  羊粪有机肥料采用内蒙古圈养吃精饲料绵羊羊粪为原材料,添加
常用叶面肥的配制及施用方法
  为了方便读者熟悉一些常用的叶面肥的施用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叶面肥的配制及施
作物叶面肥的施用技术要点
  叶面肥施用技术与方法是影响和制约叶面施肥效果的有效因素之一,因此,为提高叶面
影响叶面肥吸收的因素
  对于作物叶面吸收而言,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不同的喷施时间,温度、湿度、光照、土
叶面肥的施肥原理
  从作物叶片结构看,在叶片的表面有一层角质层,角质层下是叶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
叶面施肥的主要缺点
作物采用叶面施肥具有诸多优点,但与根部土壤施肥供应养分相比,叶面施肥在应用中也存
采用叶面肥的优点
  喷叶面肥与根部土壤施肥相比,叶面肥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
益菌型叶面肥的特点
  益菌型叶面肥是利用与作物共生或互生的有益菌类,通过人工筛选培养制成菌肥,用于
肥药型叶面肥的特点
  肥药型叶面肥中,除了营养元素成分外,还加入一定数量和不同种类的农药或除草剂,
复合型叶面肥的特点
  复合型叶面肥所加的成分较复杂,凡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均可加入,或者是微量
调节型叶面肥的特点
  调节型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
营养型叶面肥的特点
  营养型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植物提供提供各
作物进行叶面施肥的原因?
  绝大多数陆生植物是依靠根系吸收养分供给植物体生长发育的,但在19世纪,人们发现
如何化学防除大蒜田杂草?
  大蒜抗药性较强,采用化学除草在栽后苗前和苗后均可进行。栽后苗前施用,可将除草
如何化学防除韭菜田杂草?
  1、育苗韭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  育苗韭菜,因前期生长缓慢,受杂草为害程度较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0-2 09:11 , Processed in 0.77886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X3.2

© 2015-2019

450107020006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