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秧是水稻种子在秧田中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种。生理性死苗主要由高、低温和秧田管理不当所引起;侵染性死苗则由病菌寄生所引起。两者又互相密切联系。高、低温和管理不当,易造成烧苗、冻害等生理性死苗,同时导致秧苗生长衰弱,容易引起病菌侵染,加速秧苗死亡。加上低温寒潮影响,秧苗长势不良,黄化出现死苗。 一、为害症状 烂种指播种后不能萌发的种子或播后腐烂不发芽。多属不良环境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烂芽指萌动发芽至转青期间芽、根死亡的现象。烂芽常见有。 1、生理性烂芽常见有:淤籽播种过深,芽鞘不能伸长而腐烂;种子露于土表,根不能插入土中而萎蔫干枯;跷脚种根不入土而上跷干枯;倒芽只长芽不长根而浮于水面;钓鱼钩根、芽生长不良,黄褐卷曲呈现鱼钩状;黑根根芽受到毒害,呈“鸡爪状”种根和次生根发黑腐烂。 2、传染性烂芽:是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土褐或绿褐色,幼芽黄褐枯死,俗称“水杨梅”。立枯型烂芽开始零星发生,后成簇、成片死亡,初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随后长出绵鼍状白色菌丝,也有的长出白色或淡粉色霉状物,幼芽基部缢缩,易拔断,幼根变褐腐烂。 3、死苗是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分青枯型和黄枯型两种。青枯型死苗叶尖不吐水,心叶萎蔫呈筒状,下叶随后萎蔫卷筒,幼苗污绿色枯死,俗称“卷心死”,病根色暗,根毛稀少。黄枯型死苗:死苗从下部叶开始,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再由下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黄褐色枯死,俗称“剥皮死”。 二、发生规律 育秧期间的气候条件与烂秧死苗密切相关,特别是低温阴雨气候。低温前的异常高温和冷后的暴晴,温差过大,加速了受伤秧苗的死亡。不良的气候条件,导致秧苗素质降低,病菌乘虚而入。因此水稻烂秧死苗,其病因先是冻害或伤害,以后才演变成侵染性病害,第二病因是绵腐、腐霉等真菌。生产上低温缺氧易引致发病,寒流、低温阴雨、秧田水深、有机肥未腐熟等条件有利发病。 三、防治方法 敌克松对腐霉菌有特效,并有促进秧苗根系发育的作用,对黄化苗有较好的抢救作用。可于选用70%敌克松50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800~1000倍液喷洒抢救,秧苗2叶1心前后是防治烂秧死苗的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施药防治。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1:39 , Processed in 0.90927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