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 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硼(B)、锌(Zn)、铜(Cu)、钼(Mo)、氯(Cl)、镍(Ni)17种,其中碳、氢、氧因为获得比较容易,一般不纳入补充范围。氮、磷、钾需求量*,成为大量元素;钙、镁、硫需求量适中,称为中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镍8种元素需要量少,称为微量元素。镍是*近被确认的必需元素。关于钛肥,也有很多文献报道,对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也有一些促进作用。 2、怎样提高植物根部吸肥效果? 植物根部吸收养分主要依靠其庞大的根系。如一株成熟的水稻,其根部有200——300条根,多的可达600——700条,每条根上还有许多支根,支根的先端是根毛,是植物的吸收器官,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植物根系一旦长出,就具备了吸收功能。 要想让植物吸收更多养分,就应该让植物多生根,只有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了,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由于植物根系吸收养分需要良好的呼吸条件,根部还需要保持有充足的氧气。在生产中,通过深翻土壤、中耕松土、增施肥料(尤其是腐植酸类肥料)、合理排灌、提高地温、激素处理等措施,让植物尽快发生并建立庞大的根系和健壮的植株,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3、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与施肥是什么关系? 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对养分吸收和保蓄能力。土壤供肥性是指土壤释放和供给植物养分的能力。好的土壤应该是保肥和供肥协调,能随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保肥性能好,施入的肥料不易流失,但供肥慢,施肥后,见效也慢;而砂性大、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施入的硫酸铵、尿素等速效肥料容易随雨水或灌溉水流失,这样的土壤“发小苗,不发老苗”,虽然供肥性能好,但无后劲,作物产量也不高。 因此耕种帮建议施肥时要针对不同的土壤,施肥措施也有所差异。对于保肥性差、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除基肥中多施有机肥料外,施用化肥要“少量多次”,以免*施肥过量引起“烧苗”和养分流失,并防止后期脱肥引起早衰。对保肥性能好的黏土或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因保肥性好,化肥*用量可多一些,也不会造成“烧苗”和养分流失。但这样的土壤“发老苗,不发小苗”。在作物生长前期,要采用种肥或提早追肥,以促进早期生长,到了生长中后期要控制化肥,尤其是氮肥用量,以免引起徒长,造成减产。 4、怎样根据天气情况对施肥进行预报? 农作物生长发育及施肥效果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光合作用产生的糖是供给根系呼吸作用的能量源,能量不足将会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因此耕种帮建议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氮、磷、钾、钙、镁、锰、等矿质营养的吸收量明显减少。温度既影响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也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如水稻灌水温度过低,容易发生稻瘟病,是由于低温影响水稻对硅、钾的吸收所致。保护地西红柿浇水温度低于7℃,容易产生大量空洞果。水分一方面可加速肥料溶解,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另一方面,若水分过多,通气性不良,不利于养分吸收,而且会造成养分流失。 实践中,根据天气变化进行施肥判断是一项复杂的经验技术。如早春低温年份,水稻溶液发生缺磷、缺锌,应注意及时补充磷肥和锌肥。在光照不良的季节,应适当补充钾肥,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在干旱的年份,油菜溶液缺硼,蔬菜溶液缺钙,要注意及时补充硼砂和钙肥。在多雨的季节,容易造成土壤中有效铁的淋失,要注意及时补充。 5、怎样提高以肥防病的效果? 合理施肥不仅能够促进作物生长,还能减少病害发生。如在小麦拔节和抽穗期,分别叶面喷施1%和3%的过磷酸钙,可提高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减少发病率。增施钾肥可以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稻纹枯病、棉花枯萎病、马铃薯晚疫病、西红柿斑枯病等作物的抗性。铜能提高西红柿对叶霉病、甜菜褐斑病的抗性等等。 要提高以肥抗病的目的,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重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要做到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配合施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②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 有机肥和生物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对病害,特别是土传病害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③改善土壤pH值。 许多土壤病害对土壤酸碱度敏感。如酸性土壤容易发生真菌和根结线虫,而施用微碱性的腐植酸肥料可减少真菌和根结线虫的发生。 6、怎样快速诊断植物缺素症? 不同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存在差异。因此耕种帮建议缺少时出现的部位和症状已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缺氮、磷、钾、镁、锌,在植物体内是可以再利用的养分,缺少时,其症状首先在老叶上出现;而钙、铁、硼、硫,因在体内不易移动,缺少时的症状,常出现在新生组织上。 同在老叶上出现症状的条件下,如果没有病斑,可能是缺氮或缺磷,如果有病斑,可能是缺钾、缺锌或缺镁。在症状从新叶开始的情况下,如果容易发生顶芽枯死,可能是缺硼或缺钙,二缺硫、缺铁、缺锰、缺钼、缺铜时,一般不会出现顶芽枯死现象。要准确诊断,还需要通过对植物组织中的养分进行化验来确定。 7、怎样提高叶面喷施肥料的效果? 叶面喷肥效果与喷施作物品种、喷施部位、喷施浓度、喷施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①喷施作物种类 棉花、西瓜、黄瓜、番茄、苹果、葡萄等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角质层薄,溶液中的养分溶液被吸收,常有较好的效果;而水稻、小麦、韭菜、大蒜等单子叶植物的叶面积小,且叶子表面覆盖蜡质层,溶液中的养分难以被吸收,喷施效果相对较差。 ②喷施部位 主要喷施部位是新陈代谢旺盛的幼叶和功能叶上,而老叶吸收慢,效果差。通常来说,叶子背面气孔比正面要多,溶液易被吸收,应尽量多喷叶子背面。 ③喷施浓度 不同肥料其喷施浓度有较大差异。尿素0.5%——1%,过磷酸钙1%——3%,磷酸二氢钾0.2%——0.5%,硫酸钾0.5%——2%,微量元素肥料通常在0.1%——0.5%作用。 ④喷施时间 叶子对养分吸收取决于溶液在叶子上停留时间。中午温度较高,溶液中水分溶液蒸发,不利于对养分吸收。露水未干时,也不宜施用。通常在午后3点以后喷施为宜。 8、盐碱地施肥注意啥? 盐碱地是盐地和碱地的总称。盐地是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土壤,pH值不一定高;碱地是含碳酸盐或重碳酸盐的土壤,pH值较高,偏碱性。盐碱地的共同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理化形状差,对植物生长的有害离子多,作物苗期不发,甚至死苗。 盐碱地施肥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用量。化肥施用要“少量多次”。 ②盐碱地含钾高,含磷低,应注意补充磷肥,适当补充氮肥,少施或不施钾肥。 ③施肥后要及时灌溉,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④由于盐碱地不易发苗,施用种肥要特别小心,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影响发芽。 9、怎样在田间区分作物缺素症与病害? 在生产实践中,植物因缺乏营养元素引起的缺素症,常常容易和病害向混淆,特别是由病毒和根结线虫引起的黄叶、花叶、生长不良等症状更是难以区分。 要区分是缺素症还是病害造成的症状,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诊断。 ①寻找是否有发病中心。 一般地,由病原微生物造成的病害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且能找到病原菌;缺素症无发病中心,且以散发为主。 ②土壤类型和施氮水平。 通常,病理性病害与土壤类型无关,但与施氮水平密切相关,病害常在肥田多发;缺素症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但以贫瘠土壤多发,如石灰质土壤容易发生缺锌、缺铁、缺锰症,而在酸性土壤容易出现缺钼症状。 ③天气条件。 病理性病害常常在连阴天多湿的天气发生,干旱时发病较少;而缺素症常常在低温或长时间干旱时发生,如早稻移栽后遭遇低温,容易出现缺磷、缺锌症,土壤干旱时易发生油菜缺硼“花而不实”、大白菜缺钙“干烧心”等缺素症。 10、保护地蔬菜施肥有哪些不合理的情况? 保护地蔬菜是一个密闭的环境,因而与开放式的露地栽培有着明显的不同。 保护地蔬菜不合理施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施肥量过多,造成土壤盐渍化。 通常情况下,在保护地栽培环境下,由于不受雨水淋失,肥料利用率可比露地提高20%左右,即使和露地同样施肥,也会造成养分较多。此外,菜农片面认为只要增加施肥就能获得高产的错误思想在作祟,结果事与愿违。过多施肥会引起土壤盐分积累,从而抑制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使蔬菜作物受害,这在黄瓜、西红柿、草莓等作物上表现突出。 ②施肥不平衡,磷肥浪费严重。 不少地方菜农习惯使用磷酸二铵,造成土壤磷素大量累积,不仅造成损失,还会诱导缺素症。 ③化肥普遍地表撒施,利用率低下。 ④大量生鲜鸡粪的投入。 投入大量的生鲜鸡粪,不注重生物肥的施用,造成出现大量“烧根”、“烧苗”现象。 ⑤大量施用氮肥,钾肥不足。 为此,针对保护地蔬菜施肥,要做到: ①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蔬菜产量水平进行科学施肥。 ②控氮增钾,平衡施肥。 ③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配合使用,加大腐植酸水溶肥料的施用量和使用次数。 11、怎样预防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 保护地不同于露地,一旦施肥管理不善,容易导致地表盐分累积,严重时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护地为密闭环境,气温高,水分蒸发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向地表汇集,同时,保护地缺乏雨水淋溶,土壤水分移动少,残留在土壤中的养分几乎不被淋失,从而造成地表盐分浓度升高 ②保护地蔬菜施肥量远远大于露地。这些养分除了被蔬菜吸收外,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 ③田间管理措施不当,如地表浇水、土面撒施化肥、浅耕等,也会加剧盐分向地表汇集。 防治保护地土壤盐渍化,主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②灌水洗盐。 在高温季节,每隔30天大水漫灌*。对于盐分高的土壤,在蔬菜定植之前,要大水漫灌。夏季,揭去塑料薄膜,利用雨水压盐。 ③采用地表覆盖,减少蒸发。 采用地表覆盖地膜、秸秆等,可减少盐分50%以上。 ④选用耐盐性强的蔬菜品种。 耐盐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花椰菜、结球生菜、菠菜>茄子、芹菜>辣椒>黄瓜,而草莓的耐盐性*差。 12、怎样提高保护地二氧化碳施肥效果? 二氧化碳施肥是提高保护地产量和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越来越受到菜农的关注。 要想提高二氧化碳的使用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施用时期。 蔬菜苗期是二氧化碳影响*的时期,若不足,苗细弱,磺化,根系生长差,其次是开花结果期,因此耕种帮建议二氧化碳施肥时期重点在蔬菜苗期和开花结果期。 ②施用浓度。 蔬菜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800——1200ml/L。浓度过高,会影响气孔开发,扰乱蔬菜正常的新陈代谢。 ③施用时间。 保护地内二氧化碳呈现昼夜动态变化:晚上二氧化碳积累,天亮前浓度*。一旦日出,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至100ml/L以下。若9——10点放风,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升高至200ml/L,仍低于大气中二氧化碳300ml/L的水平。 因此耕种帮建议大棚施用二氧化碳的*适宜时间为日出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由于蔬菜在中午强光下,有休眠现象,吸收二氧化碳较少,晚上没有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处于积累阶段,所以,午后和晚上均不需要施用二氧化碳。 13、怎样合理保管肥料? 肥料保管不当,容易出现吸湿、结块,甚至养分流失想象。保管时要注意。 ①防治混放。 不同类型的化肥混放在一起,容易使理化性状变坏。如过磷酸钙遇到硝酸铵,会严重吸潮结块,造成施用困难。硫酸铵与石灰混放,会造成俺的挥发损失。过磷酸钙遇到酸性物质,会降低磷的有效性。 ②防破袋包装。 破袋肥料如果装有硝态氮肥,会严重吸湿,吸水后呈浆糊状,甚至呈液体。 ③防火。 特别是对于硝酸铵、硝酸钾等化肥,遇高温或明火会分解出氧,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④防腐蚀。 过磷酸钙含有游离酸,碳铵呈碱性,这类化肥不能与金属器皿或磅秤接触,以免受到腐蚀。 ⑤防治同种子、农药、食物混放。 防治同种子、农药、食物混放。特别是挥发性强的碳铵与种子混放会影响发芽,要特别注意。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0:52 , Processed in 0.70161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