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可口的食用菌。黑木耳在医疗上有清肺、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黑木耳由于有润肺和清洁胃肠的作用,因而也是纺织工人和矿山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之一黑木耳的栽培,由自然接种转人人工接种后,产量显著提高,使黑木耳代料栽培成为可能。近年来,大棚栽培黑木耳技术的成功,使黑木耳的产量又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适宜生长期长,品质好。 1.合理棚型结构 黑木耳属 好气性真菌,建棚时要考虑其呼吸强度大这一特点。通常采取缩小大棚面积扩大通风口的方法,来设计适合黑木耳生长的棚型结构。可以按安徽省和县竹木结构大棚的要求建棚,棚的中、上部设通风口。 2.栽培季节及生产流程 黑木耳生产季节为春、秋两茬。春茬:11月份制原种-→12月 份至翌年1月份制栽培种-→3月上旬栽培→5月份至6月份采收。秋茬:7月上旬制原种-→8月底至9月底制栽培种→10月上旬至下旬栽培->10月中下旬开始出耳(12月温度低时扣棚保护)。 3.合理配方 配方1:木屑45%,棉籽壳45%,米糠8%,糖1%,石膏1%,尿素0.5%,过磷酸钙0.5%。 配方2:棉籽壳93%,麸皮5%,糖1%,石膏1%。 配方3:木屑70%,麸皮20%,玉米面8%,糖1%,石膏1%。 配方4:无霉变稻草(切成1厘米左右长)70%,木屑15%,麸皮或米糠13%,过磷酸钙1%,石膏或碳酸钙1%,糖1%,尿素0.4%,硫酸镁0.3%。 4.栽培种制作与培养黑木耳棚栽 一 般采用袋栽和压块栽培两种。这两种方式栽培种制作相同,通常采用17厘米x33厘米,厚度为0.06毫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制栽培种。任选一配方,拌料前,主料必须过筛,筛除尖锐异物,防止扎破塑料袋引起污染。拌料要均匀,湿度以手握指缝见水欲滴为宜。拌料后要及时分装于塑料袋内。装袋必须松紧适中,上下一致,料太紧发菌慢,料太松易污染。一般袋装到20厘米为宜。每袋装干料约300克。 装袋后必须及时消毒,消毒后趁热将装好料的袋子移人接种室。选用适于袋栽的优良菌种进行接种。袋栽的原种要求菌丝粗壮整齐.洁白或灰白色,有光泽,拔开棉塞可闻到芳香。若出现菌丝发黄,培养基收缩脱离瓶壁,有结块、吐黄水等现象,说明菌种已经老化,必须淘汰。一般菌龄以40~50天为宜。料袋接好种后,放入消过毒的培养室或大棚内,5~7天内尽量少搬动,以减少污染。棚内湿度控制在60%左右,棚温以22~27℃为宜,且要求黑暗的条件。还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消毒、防杂菌污染 黑木耳生长对环境要求严格,发菌阶段易受病菌感染。因此耕种帮建议要对大棚进行严格消毒。先用2%的生石灰水喷洒一遍,等栽培块压好或塑料袋开袋之前,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此外,为防止病虫危害,在四周地面喷洒--两次90%敌百虫800~1000倍液。 6.管理 压块栽培的等菌丝长满塑料袋、出现耳芽时,即可掏出菌种,装入事先准备好的规格为20厘米x15厘米x9厘米的木框子里,一般需12~14袋菌种,压紧后即成菌砖。脱框后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薄膜上,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置于20~25℃的温度下培养,使断裂的菌丝很快愈合成块,1周左右即可见到耳芽,这时进行栽培管理。 袋栽的,当菌丝发透全袋后,应采取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差,双重刺激耳芽形成,一般4~6天便可形成耳芽。形成耳芽后,除去颈环和棉塞,用刀片等距划“十"字洞,一般每袋8~ 10个,注意不要割坏耳芽。然后放到清水中浸泡8~ 10小时,再挂袋管理。也可菌、菜立体栽培。黑木耳生长期间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温度管理。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度要求白天15~25℃.夜间8~15℃。大棚栽培,接种后,属发菌阶段,气温低,需氧量也小,主要以减少放风次数、增加覆盖保护的办法提高棚温。后期温度渐升,可采用白天增加通风量,适当遮阳,棚外喷水等措施进行降温。夜间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关闭棚门。 (2)湿度管理。黑木耳子实体生长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0%~-95%,相对湿度低于75%时,须喷水,喷水要细水全面喷,小水勤喷,切忌大水猛喷。当湿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排湿。 (3)光照调节。黑木耳生长发育需一定量的光照,接种后到子实体形成期,要选晴朗无风天气,揭膜照光,一般需5~7天。每次采耳以后要适当照光,以促进耳芽形成。 7.采收 正常生长的黑木耳,当耳色转变、耳片舒展变软、耳根由粗变细、耳柄收缩面略有白色孢子时,便须立即采收。采耳时掌握采大留小、保护耳原基的原则,用手扭动采摘。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大家解惑。创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