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在我国种植广泛,消费需求旺盛,发展潜力较大。我国山药栽培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大产区。现将全国山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介绍如下。 一、北方产区 北方产区又分为华北(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北部地区、安徽北部地区)、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地区)和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三个产区,主要种植长山药品种,春季播种,种植方式主要为开沟栽培。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择。本区适合种植中早熟品种,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市场需求及消费习惯,适当搭配中熟品种和特色地方品种。东北和西北产区还应注意品种的抗寒性。推荐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鉴定)的优质抗病山药品种。 2.种薯处理。山药龙头(芦头、栽子)、薯块等均可做种,推荐使用脱毒种薯或零余子繁殖复壮种薯。播种前10-20天出库,选择无病、无伤、肉质结实的健壮薯块做种。零余子繁殖种薯以30-40克为宜;龙头选取种薯顶端20-50厘米长茎段做种,以50-100克为宜;薯块切成段块,每个段块80-100克为宜,切刀用75%酒精或0.3%-0.5%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龙头和薯块切口晾晒3-5天,保证切口收干、愈合。播种前用杀真菌剂和杀细菌剂浸种、晾干。 (二)选地整地 选择光照充足、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或砂壤土,地下水位在1.5 米以下,前茬未种植山药、甘薯、马铃薯等根茎类作物,同时应确保前茬未使用过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异噁草松等除草剂。西北产区选择海拔1500米以下的区域种植。冬前清理田间根茬、残膜等杂物,机械深耕30厘米以上,整平耙细。随耕翻整地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3吨和45%硫酸钾复合肥50-100千克作基肥,可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等。播种前机械开沟,根据不同种植品种和管理措施,实沟深80-120厘米,墟沟深140-150厘米,沟距60-100厘米。同时开好田间灌排沟系,做到灌排沟系分开、里外沟系通畅。 (三)适期播种 土壤耕作层地温稳定在10℃时即可播种,一般华北产区适宜播期在4月上旬,东北、西北产区适宜播期在4月上中旬,可根据气候和地域差异适当调整播期。具备浇水条件地块提倡膜下喷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种植。根据山药品种、土壤肥沃程度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3000-4500株为宜;铁棍山药等细长型品种沙壤土墟沟栽培以3800-4500株为宜,垆土栽培可提高到6000-10000株。肥沃土壤种植密度适当降低,贫瘠土壤种植密度适当增加。根据地势、田间灌排体系条件,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以方便田间作业、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 (四)田间管理 1.查苗补缺。播种20-30天后,注意检查种薯发芽出苗情况。地膜覆盖栽培要及时破膜放苗,防止烧苗。出苗后及时清除丛苗,每株保留1个健壮主茎。发现缺苗要及时补种。 2.中耕除草。播种后全田喷施适宜的苗前封闭除草剂,根据田块面积准确计算施药量。风大地区可在除草剂溶液中加入1%-2%洗涤剂或中性洗衣粉,以提高除草剂的地表吸附力,减轻除草剂损失。根据杂草发生情况除草,注意防止伤根。提倡覆膜压草,减少除草次数。 3.搭架引蔓。山药出苗后应及时搭架引蔓,因地制宜选材搭架,架高100-150厘米,间隔20-30厘米,交叉捆牢形****字形架;也可用水泥立柱作架材,间隔10-20米栽插一根,最外侧两根立柱用地锚固定,立柱顶端用钢丝牵引拉紧,连接做成“栅栏”架,再挂攀爬网,攀爬网上下固定。 4.水肥管理。生长期视降雨情况滴灌补水。华北和西北干旱少雨地区通常需补水5-7次,间隔10天左右补水1次,或大水漫灌3-5次;东北地区降雨量较多,土壤保水性好,一般灌水2-4次。采收前15-20天应停止浇水,保证采收期间土壤干爽。注意定期疏通田间排水沟系,如遇持续干旱要及时灌溉;遇大暴雨要提前拓宽排水沟渠,及时排尽田间积水,确保“雨止田干”,避免水淹塌沟。 施肥应遵循“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配合,生物菌肥、微量元素合理补充”的原则,根据土质和养分状况,甩苗发棵期追施尿素,每亩施纯氮3-5千克;块茎膨大期每亩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20-40千克,膨大后期每亩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2-3次。西北地区提倡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发棵期随滴灌施用尿素(或尿素加适量氨基酸冲施肥)1-2次,每次5-10千克/亩;块茎膨大期每亩施用平衡型水溶肥6-8次,每次5-8千克/亩;膨大后期可以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2-3次。肥料施用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尽量减少化肥损失。喷滴灌较频繁时,可以隔次随水追肥。晚播地块建议减少底肥用量,避免氮肥过量,后期可结合滴灌少量多次施用水溶肥。 5.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采用水旱合理轮作、种薯药剂处理、扩大行距种植,结合适宜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控。提倡使用脱毒种薯、零余子复壮异地繁育种薯等方法减轻线虫病发生。 对炭疽病、斑枯病等病害进行化学防治,常用的保护性药剂主要有代森锰锌、可杀得等;根腐病选择精甲霜灵、咯菌腈等药剂灌根防治。田间出现零星病株后要及时喷施治疗性药剂(咪鲜胺等),同时喷保护性药剂防护,需注意可杀得不能混配使用。根据降雨情况确定防治次数,一般间隔7-10天喷防一次。蛴螬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时,沟施或与肥料混合施用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吡虫啉种衣剂等。斜纹夜蛾、蓟马、蚜虫等地上害虫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进行防治。病虫害严重需要多次防治时,要注意不同药剂轮换使用,切忌一种药剂连续使用。可因地制宜采用性诱剂、食诱剂、诱虫灯、色板等绿色防控措施。 (五)适期收获 初霜后地上植株枯萎时开始收获。应选择晴天上午采收,轻拿轻放,防止破皮。采收后及时晾晒1-2天,晾干表皮水分,便于贮存。 (六)科学贮运 一般在冷库中贮藏。入库前清理库内杂物,密闭3-5天后通风。入库初期应迅速将库内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0-15天,之后库温逐渐降至2-5℃,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贮藏过程中要适当通风调节库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温湿度,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挤压和冻伤等损害。少量种薯可室内常温贮藏,室内铺一层细沙(或秸秆),将山药首尾一致逐层摆放,堆高不超过1.5米,堆顶再盖一层细沙保存。 二、南方产区 南方产区又分为东南(包括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华南(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和西南(包括贵州、云南、四川、重庆)三个产区,区域内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大,除薯蓣品种外,还种植参薯、山薯、甜薯等品种,春夏皆可播种,种植方式包括开沟栽培和定向槽浅生栽培。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择。根据各地区品种熟性、茬口安排、上市时间,合理选择早熟或中晚熟抗病品种。选购种薯时,优先选择优质脱毒种薯或零余子复壮种薯。 2.种薯催芽。播种前20-25天出窖或采收,晴天晒种2-5天。选择无虫疤、无病斑、无损伤、肉质结实的块茎,切成长度4-6厘米、50-80克重的薯块,切口晾晒收干、愈合,龙头以50-100克为宜。无病、无虫、无损伤、重量大于20克的零余子可直接做种。薯块可集中催芽,用杀菌剂浸种、晾干后,种皮朝下、密集平铺在苗床上,覆盖3-5厘米厚湿沙土,再覆盖一层浇透水的草毡(或保温毯),搭拱棚催芽15-25天,待新芽破口后播种。 (二)整地施肥 前茬收获后深耕细耙,耕深30 厘米左右。根据土质、土壤肥力,随耕翻整地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3吨或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有机肥0.5-1.5吨、45%硫酸钾复合肥75-100千克作底肥,也可起垄后每亩沟施腐熟有机肥200-400千克、45%硫酸钾复合肥30-50千克。西南山区要特别注意施用生石灰、土壤调理剂、碱性肥料等进行土壤改良。采用开沟栽培,播种前要进行机械开沟、起垄,一般垄面宽30厘米,垄距100-150厘米,沟深80-120厘米,中小薯型品种株距15-20厘米,大薯型品种株距40-50厘米,采用地膜覆盖种植。 选用定向栽培,要使用专用定向开沟机起垄作坡,垄高15-40厘米以上,坡面角度10-30度,垄底宽130-160厘米,垄间沟宽30-40厘米。按照株距15-25厘米铺设塑料定向槽,槽内放置稻草捆或一根玉米秸杆作为填充材料,也可用菇渣、椰糠基质填充。在坡面和定向槽内覆土(定向槽顶部预留播种穴),覆土深度10-15厘米。覆土后在坡面选择覆盖地膜、土工布、防草布等,起到控草保水护垄的效果。田间要开好灌排沟系,做到“旱能及时灌、涝能随时排”。 (三)适期播种 南方产区山药种植模式多样,播种时间跨度大,适播期从2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各地要根据光温条件、上市时间、种植茬口等合理确定播期。早熟品种播种时间为2月中下旬,中晚熟品种定向栽培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开沟栽培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热带地区适当早播,高海拔地区适当晚播,部分反季节栽培区域可在7月中旬至10月播种。旱地、缓坡地块提倡膜下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种植,提高水肥利用率。 根据山药品种、地块类型、土壤肥沃程度、种植方式等确定种植密度。中小薯型品种亩种植3000-4500株,大薯型品种亩种植750-1500株,定向栽培密度每亩1600-2000株;华南产区早熟参薯品种和晚熟山薯品种开沟种植每亩1700-2200株,褐苞薯蓣种植每亩3000-3500株,甜薯亩种植3000株左右,反季节栽培以晚熟品种为主,每亩2500株左右为宜。 (四)田间管理 1.破膜放苗。地膜覆盖栽培要及时破膜放苗,出苗后及时清除丛苗,每株保留1个健壮主茎,发现缺苗要及时补种。 2.搭架引蔓。平地及地势较低地块,出苗后应搭架引蔓;缓坡地和地势较高的田块可采用矮架或无架栽培。 3.中耕除草。播种后全田喷施适宜的苗前封闭除草剂,提倡覆盖地膜或防草布。出苗后定期除草,结合中耕培土。 4.水肥管理。山药甩蔓前少浇水,保持土壤干爽;进入快速生长期要小水勤浇,保障薯块快速膨大对水分的需求。推荐采用膜下滴灌。定向槽种植可在坡面上选择覆盖土工布、玉米、稻草秸秆、甘蔗叶等,结合田间喷灌水,降低夏季垄面温度。收获前15-20天停止浇水,促使树皮老化,减少损伤。定期疏通排灌沟系,遇持续干旱要及时灌溉,遇持续降雨要及时排尽田间积水。注意生长期追肥,甩苗发棵期追施适量尿素,兑水稀释淋施,防止烧苗;块茎膨大期每亩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15-30千克,兑水多次淋施或根穴周边撒施后覆土;块茎快速膨大期可结合防病喷药,喷施0.2%磷酸二氢钾防叶片早衰。 5.零余子摘除。块茎膨大后期,除留种用途外,摘除多余的零余子,以免消耗植株养分,影响产量。 6.防治病虫害。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重点防治炭疽病、黑斑病、线虫病、斜纹夜蛾、叶蜂等病虫害,轮换使用可杀得、代森锰锌、咪鲜胺、苯甲嘧菌酯等保护性和治疗性药剂和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每隔7-10天喷施一次,抗病晚熟品种10-15天喷一次。发现病株后立即铲除,带离田间深埋或焚烧,并在病株周围撒施生石灰。地下害虫可采用药剂诱杀。 (五)适期收获 早熟品种一般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开始采挖,晚熟品种在地上藤蔓枯萎后进行采挖,从11月下旬至翌年3-5月,可根据市场行情分批收获。华中产区山薯、参薯品种一般在10月下旬开始采挖,霜降前全部采收入库。 (六)科学贮运 一般采用地窖贮藏,窖深1.5米左右,将种薯按照大小分级,首尾一致整齐码放,码放高度不超过1 米,堆垛间距50-60厘米,码放后喷杀菌剂,盖沙保存,并做好防冻措施,保持通风良好。零余子留种可沙藏保存。也可视市场行情,晴天随收、随挑、随装、随售,薯块最好包纸或套袋,避免破损、擦伤。晚熟品种就地贮藏,选择没有霜冻或冻雨地区的坡地或旱地,割蔓晒垄覆盖厚膜,并做好沟渠排水确保垄面干燥,可保存至翌年3-5月。来源: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1:10 , Processed in 0.63029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