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春莴笋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莴笋菌核病,一个是地下害虫危害。菜农应根据莴笋病害的具体情况对症治疗。莴笋菌核病主要发生在中、后期,但由于条件适宜,今年发病较早,尤其是地膜春莴笋发病较重,定州市也普遍发生,有的发病株达20%。此病主要危害根茎部。植株染病后外叶逐渐退绿、变黄,最后萎蔫死亡。病部多呈水浸状软腐,病斑表面产生浓密的白色霉层,最后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条件适宜时,常造成植株成片死亡,瘫卧在地。菌核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和残根败叶中越冬或越夏。病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为5~24℃。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和生物菌肥。合理浇水。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从无病株上留种。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1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50%腐霉利1500倍液、43%戊唑醇4000倍液,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3~4次。
今年危害莴笋的地下害虫,主要是金针虫,尤其是底肥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的地块,发病偏重。症状是植株萎蔫但发黄不明显,拔出后根部变褐腐烂,有虫子钻蛀的痕迹。可用48%毒死蜱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