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竹荪对生长条件的要求 掌握竹荪的生活习性、培养料配方,菌种制备技术,林下种植技术,以及采后处理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菌、竹松、竹萼、竹笋菌等,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竹荪干品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8. 49%,纯蛋白质含量达13. 82%,矿质元素含量全面,其硫元素含量高,几乎是其他菌类的7 --15倍,还含有15种氨基酸、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等。竹荪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能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病。把竹荪和糯米一起煮水饮服,有止咳、补气、止痛的功效,对艾氏瘤的抑制率可达70%,用于辅助治疗白血病也有一定效果。将竹荪汤汁淋在鲜肉上或在吃剩的汤菜里放一支竹荪,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能保持3-4天不腐,还能保持肉的鲜味。 1.形态特征 竹荪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科竹荪属。这个属已发现的有1 1种,目前供人工栽培的主要有4种,即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和棘托竹荪。 长裙竹荪子实体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高12 - 20cm。菌托白色或淡紫色,直径3 -3. 5cm。菌盖钟形,高、宽各3- 5cm,有显著网格,具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10cm以上,网眼多角形,宽5 - 10mrn。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cm。向上渐细,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 短裙竹荪子实体高12 - 18cm。菌托粉红色,直径4- 5cm。菌盖钟形,高、宽各3-5cm,具显著网格,内含绿褐色臭而黏的孢子液,顶端平,有一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3 -6cm。网眼圆形,直径1-4mm,有时部分呈膜状。柄白色或乌白色,中空、纺锤形至圆筒形,中部粗约3cm,向上渐细,壁海绵状。孢子平滑,无色,椭圆形。 红托竹荪子实体高20 - 33cm。菌托红色。菌盖钟形或钝圆锥形,高5- 6cm,宽4-5cm,具显著网格;产孢组织暗褐色,端平,有孔口,具微臭。菌裙白色,从菌盖下垂/cm,网眼多角形或棱角圆形,网孔 1-1. 5cm。柄白色,圆柱形,中空,长11 - 12cm,宽3.5-5cm。孢子卵形至长卵形,壁光滑,透明。 棘托竹荪子实体高8 - 15cm,菌形瘦小,肉薄。菌托粗糙、有凸起物,菌盖薄而脆,长裙、白色、有奇香。孢子无色透明,呈椭圆形,孢子群呈深黑色。 2.竹荪的生活史 在适宜的生活条件下,竹荪的孢子萌发出菌丝,菌丝体由无数管状细胞交织而成,呈蛛网状。开始萌发出来的菌丝是单核菌丝,纤细;融合后形成双核菌丝,粗壮。双核菌丝进一步发育成组织化的索状菌丝,即三次菌丝。竹荪菌丝初期白色,经过较长时间培养以后,便具有不同程度的粉红色、淡紫色或黄褐色,这些色素受到变温、光照、机械刺激或干燥脱水后更为明显,是鉴别竹荪菌种的主要依据。 在适宜的条件下,伸长到地表面的索状菌丝的尖端逐步膨大成白色小球,这就是竹荪的子实体原基。经过40 - 60天,这些原基中处于生长优势的少数部分便继续长大成熟成鸡蛋或鸭蛋大的卵形菌蕾,破土分化成子实体。 竹荪的子实体分化形成,可分为6个时期:原基分化期,子实体是位于菌素先端的瘤状小白球,内部结构很简单,仅有圆顶形中心柱。球形期,幼原基逐渐膨大成球状体,开始露出地面,内部器官已分化完善,顶端表面出现细小裂纹,外菌膜见光后开始产生色素,在外菌膜与内菌膜之间充满透明的胶质体。卵形期,位于菌蕾中部的菌柄逐渐向上生长,使顶端隆起成卵形,’裂纹增多,其余部分变得松软,菌蕾表面出现皱褶。破口期,菌蕾达到生理成熟后,如果湿度合适,从傍晚开始,经过一个夜晚的吸水膨胀,外菌膜首先出现裂口,露出黏稠状胶体,透过胶质物可见白色内菌膜,然后外菌膜撑破,露出孔口q:菌柄伸长期,菌蕾破裂后,菌柄迅速伸长,从裂缝中首先露出的是菌盖顶部的孔口,接着出现菌盖,菌盖上附着在外层表面的是黄绿色或暗绿色的子实层。当菌柄伸长到6- 7cm时,在菌盖内面的网状菌裙开始向下露出,菌柄继续伸长,菌裙向下撒开,遗留下来的膜质菌托包括外菌膜、胶质体、内菌膜和托盘。成熟自溶期,菌柄停止生长,菌裙已达最大限度,子实体完全成熟,随即萎缩。孢子液自溶。通常是在清晨5:00 - 6:00 破口,9:00 - 10.00停止生长,子实体完全成熟,午后子实体即开始萎缩。 竹荪的整个生活史就是这样 由孢子→菌丝→菌素→子实体→孢子,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一代又一代繁衍。 3.竹荪对生长条件的要求 竹荪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主要包括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酸碱度和生物因素7个方面。 (1)营养 竹荪属腐生真菌,对营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可广泛利用多种有机质作为养料。野生竹荪发生的主要场所有楠竹、平竹、苦竹、慈竹、孟宗竹、绿竹、麻竹、刚竹、金竹等竹r-r 林,也常发生在青冈栎、甜槠等阔叶树混交林内,在农作物秸秆堆上甚至草屋顶上也能采集到竹荪。据试验,除了用竹子及其加工废料,还可大量利用阔叶树木段及其废料和农作物秸秆作栽培竹荪的培养料,以满足竹荪生长发育对碳素营养的需要。 培养基中的含氮量以0.5% - 1%为宜,氮素过高反而影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在氮素含量不足的培养基中,可以用蛋白胨或尿素来补充。 除了碳和氮外,竹荪还需要磷、钾、镁、硫等矿质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也需要微量的维生素,但这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一般培养基和水中的含量已基本满足竹荪生长发育需要,一般不必另外添加。 (2)温度 自然生长的竹荪发生时间是4-7月和9-11月。研究表明,竹荪是典型的中温性菌类,其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5 - 30℃,16 - 18℃时生长显著加快,以23℃为最佳。超过26℃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范围在16 - 27℃,生长最适温度为22℃。不同的竹荪品种对温度适应范围差异较大,如棘托竹荪对夏季的高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子实体生长适温为28 - 33℃。 (3)湿度 自然生长的竹荪一般是雨后2-3天大量发生,可见湿度对竹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要求控制在60% - 70%;菌蕾处于球形和卵形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0%左右为宜;破口期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 85%左右,菌柄伸长期空气相对湿度以90%为佳;菌裙开张期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4%以上。 (4)空气 竹荪是好气性真菌,其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均需要足够的氧气,在含水量偏高和土壤通透性差的情况下菌丝生长不良甚至窒息死亡。子实体生长阶段如缺氧则子实体原基很难形成。空气对竹荪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影响极大。 (5)光照 竹荪属于异养作物,不需要直射阳光,对光照不太敏感,菌丝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生长良好,在强光下生长缓慢,产生色素,容易衰老,在直射阳光下还会死亡。菌蕾的分化和发育也不需要光刺激。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允许有微弱散射光照。 (6)酸碱度 自然界里,竹荪生长的土壤pH多在6.5以下,长过竹荪的基质pH都在5以下,证明竹荪菌丝生长的培养料pH以5.5-6为好,而生长过程中基质酸化,子实体生长时pH达4. 6-5为好。 (7)生物因素 在自然条件下,竹荪的孢子传播有赖于蜂、蝇等昆虫媒介。在菌丝生长过程中,菌丝体能穿过许多微生物拮抗线而正常生长发育并照常形成子实体。这样的抗杂能力是其他食用菌难以达到的。由此推论,这些与竹荪同生共处的微生物能同时参与有机物的分解,而起到如耳友菌丝对银耳所起的有益作用。这一现象在竹荪栽培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