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内吸性杀菌剂与非内吸性杀菌剂的混用是目前延缓和克服抗性的混剂的主要趋势,其理由主要在于两类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不同,内吸性杀菌剂大多为生物合成抑制剂,它针对病原菌的某一代谢过程起抑制或干扰作用,作用点单一,而非内吸性杀菌剂则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作用位点较多,病原菌的简单变异不足以适应这种具有多作用位点的混剂的作用,因而这种混剂具有延缓或克服抗性产生的特点。
目前国内登记的杀菌剂混剂中大多都属于这一类。比如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苯基酰胺类、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代森类、福美类、硫、灭菌丹、克菌丹、百菌清、铜制剂)的混剂。
另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杀菌剂混用,也有利于克服抗性。如多菌灵和乙霉威存在负交互抗性,即对多菌灵有抗性的病原菌反而对乙霉威更敏感,二者混用可以防治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植物病害,二者混用的比例可以根据田间抗性程度而定,比如在田间抗性测定中,多菌灵的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的数量比是二比一,则在混剂中多菌灵与乙霉威的有效成分之比也以二比一为宜。为此,乙霉威已在我国生产并应用于抗苯并咪唑类以及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灰霉病的防治,如多菌灵、苯菌灵、甲基硫菌灵、速克灵与乙霉威的混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