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别名鼠尾、烂根; 花生根腐病分布为害花生根腐病是花生枯萎病中的一种性病害,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引起根腐死苗,造成缺株断垄,甚至使植株大部分或全部死亡。 一般为零星发生,病田发病率为10%左右,严重时可达20%-30%症状病害在花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花生出苗前,可侵染刚萌发种子,造成烂种。病菌侵染花生幼苗地下部,主根变褐色,植株矮小枯萎。成株期受害花生通常表现慢性症状,开始表现暂时萎蔫,叶片失水褪绿、变黄,叶柄下垂,根颈部主根上出现稍凹陷、长条形褐色病斑,随病斑发展至整个主根,植株逐渐枯死。 这时拔出病株根系通常呈鼠尾状,无侧根或侧根很少。土壤湿度大时,近土面根茎部可长出不定根,病株暂时不易枯死,病菌可侵染入土的果针和幼嫩荚果,果针受害后使荚果易脱落在土内,病菌和腐霉菌复合感染荚果,可使荚果腐烂。 花生根腐病病原病原为多种镰刀菌,主要有茄类镰孢、尖孢镰孢、粉红镰孢、三线镰孢、串珠镰孢等,均属半知菌亚门。 花生根腐病发病规律花生根腐在花生各生育期均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导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发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 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孢梗及分生孢子)。 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镰抱菌、茄类镰孢菌、粉红色镰孢菌、三隔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5个菌种。病菌习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属维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染接种体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染接种体为大、小分生孢子,能从奇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人,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常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早,不良天气发病较重。 花生根腐病防治措施应采取以耕作栽培防病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做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各项工作。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并用种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密封24小时后播种。 (2)播前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g拌种50kg,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80g/100kg拌种,可预防根腐病、冠腐病、茎腐病等苗期病害。底肥应重施磷钾肥,适当用氮肥,每亩可用氯化钾复合肥30-40kg、土壤调理剂30kg、微生物菌剂5-10kg,或每亩用土壤改良剂200g与复合肥料混合使用。 (3)该病能提前预防,如发现病情应及时防治,如不及时防治,有可能造成绝产。 (4)可采用多菌灵、福美双等药剂与叶面肥混合灌根或在茎基部喷淋。也可选用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3-4喷雾嚣喷淋根部,或80%乙蒜素乳剂1000倍液配叶面肥喷洒,或14%络胺铜水剂3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5:53 , Processed in 0.84053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