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白绢病分布为害马铃薯白绢病各地均有发生,只为害马铃薯块茎。 马铃薯白绢病症状马铃薯白绢病主要为害块茎,有时亦为害茎基部。薯块受侵染后,病部密生白色绢丝状白霉,扩展后呈放射状,后期形成黄褐至棕褐色圆形粒状小菌核。剖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腐烂。茎基染病,初期略呈水渍状,病部亦产生绢丝状白霉,后期形成紫黑色近圆形粒状小菌核。 马铃薯白绢病病原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 马铃薯白绢病发病规律以菌核或菌丝遗留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菌核抗逆性强,耐低温,在-10℃或通过家畜消化道后尚可存活,自然条件下经5-6年仍具萌发力。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从根部或近地表茎基部侵人,形成中心病株,后在病部表面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及圆形小菌核,再向四周扩散。菌丝不耐干燥,发育适温32-33℃,40℃,8℃,耐酸碱度范围pH1.9-8.4,适pH5.9.在田间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南方6-7月高温潮湿,马铃薯地湿度大或栽植过密,行间通风透光不良,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及连作地发病重。 马铃薯白绢病防治措施(1)发病重的地块应与禾木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进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2)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该病发生。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 (3)可用40%五氯硝基苯1kg加细干土40kg混匀后撤施于茎基部土壤上或喷洒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40%五氯硝基苯悬浮剂4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利克菌乳油8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此外,也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手机版|茶叶知识|肥料价格|农药价格| 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11-23 08:06 , Processed in 3.52518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