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脐腐病别名番茄蒂腐病、番茄尻腐病、番茄顶腐病 番茄脐腐病分布为害番茄茄脐腐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生理性病害。露地栽培中发生普遍,温室栽培有时也会发生。 番茄脐腐病症状发生初期首先在果实顶端出现一个或几个凹陷的斑点,渐渐变为暗绿色的斑块。从发病开始大约一周后,病斑扩展到面积,收缩或萎陷,在胎座的顶端形成一凹陷的革质状枯斑,病斑附近的果皮也从褐色逐渐变为黑褐色。有的病斑中心有同心轮纹,果皮和果肉柔软,不腐烂,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多发生在l、2穗果上,同一花序上的果实几乎同时发病。在潮湿环境下病部常产生黑绿色或粉红色霉状物。病果会提前变红成熟,并且比正常的果实小。 番茄脐腐病病原属生理性病害。 番茄脐腐病发病规律引起发病因素较多。一般说脐腐病的初始发病期是在升花后的12~15天,这一时期果实体积增长相对较快,对钙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容易引起局部缺钙,导致脐腐病的发生c光照弱、生产时间长,土壤含水量高,会引起发病。生育期间水分供应不均或不稳定易形成脐腐。尤其十旱时,水分供应失常,易形成脐腐。干旱条件下喷洒波尔多液发病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过多引起烧根造成发病。沙质土壤或黏重土壤易发病。 番茄脐腐病防治措施(1)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结果期根际温度维持在18~20摄氏度,控制均匀的湿度,保持土壤DH值大于5.5。 (2)生产中一旦发生脐腐病,可及时向幼果喷0.4%的氯化钙水溶液,对缺钙性番茄脐腐病的调治效果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