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世纪农药网耕种帮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耕种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黄瓜生产中,植株发病后经常出现流胶的现象。尤其是茎蔓流胶后,常导致其上方逐渐萎蔫直至死亡。那么黄瓜茎秆流胶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 黄瓜茎秆流胶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 1、蔓枯病 蔓枯病导致叶柄、瓜蔓或茎基部被害时,病斑呈油浸状,圆形至梭形,黄褐色,严重时溢出琥珀色树脂样胶状物。蔓枯病的特点是所有病斑上均生有黑色小粒点,后期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导致“蔓烂”。 防治药剂: 常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达克宁)、250克/升醚菌酯悬浮液(阿米西达)、25%咪鲜胺乳油(扑霉唑、扑菌唑)、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新万生)、25克/升咯菌腈悬浮剂(适乐时)、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百泰)、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400克/升氟喹唑乳油(福星)、500克/升嘧菌·百菌清悬浮剂(阿米多彩)、325克/升苯甲·醚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等。 2、炭疽病 茎蔓与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绕茎一周,植株枯死。湿度大时,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 防治药剂: 炭疽病跟蔓枯病的用药基本一样。 3、黑星病 茎秆染病,初现水浸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表皮粗糙呈疮痂状,破裂后流胶,潮湿条件下病部溃烂,可造成部分茎蔓萎蔫。 防治药剂: 病害发生后,可选择腈菌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药剂,配合乙蒜素、吡唑嘧菌酯等药剂。三唑类药剂在瓜类蔬菜种植过程中经常被使用,但也是发生问题多的一类药剂,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注意使用间隔期。 4、细菌性病害 染病茎秆上病斑呈水浸状,褐色,湿度大时病部溢出白色菌脓。细菌性病害导致的茎秆流胶,确切的说流出的不是胶,而是菌脓,大多数细菌性病害发生后在湿度较大时都会有菌脓产生。如果通过触感以及气味来仔细区分,胶跟脓是不一样的,如果流出的是菌脓,那么就可以确定是细菌性病害导致的。 防治药剂: 常用药剂有叶枯唑、噻唑锌、氢氧化铜、橙亮(春雷·王桐)等,也可采用硫酸链霉素+琥胶肥酸铜、中生菌素+氧化亚铜、细刹+喹啉铜+噻枯唑等配方。 上述几种病害都是在高湿、植株长势弱时发病重,因此耕种帮建议可采取药剂防治和环境调控相结合的措施。在棚室管理中,应注意通风排湿,白天将棚温控制在25-33℃,夜温控制在15-20℃。也可在大棚操作行间铺设秸秆,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且秸秆在腐烂的过程中还能释放出热量和二氧化碳,提高棚内温度和蔬菜的光合效率。 另外,要合理留瓜,及时补充营养,增强植株的抗病性。菜农可叶片喷施或随水冲施氨基酸类、海藻类、甲壳素类、氨基寡糖素类产品,养根护叶,平衡植株生长,提高植株整体抗性。病害发生后及时用药 以上就是耕种帮整理的黄瓜茎秆流胶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