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稷(糜子)灰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长椭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形,长4-13mm,宽2-3mm,多发生在叶脉之间,中央灰褐色,边缘暗褐色至红褐色,有时整个斑块呈暗绿色,上生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黍、稷(糜子)灰斑病病原Phaeoramularia fusimaculans (Atkinson)Liu et Guo称黍色链隔孢,属半知菌亚门。异名Cercospora fusimaculans Atk.称梭斑尾孢;属半知菌亚门。菌落多生在叶背。分生孢子梗簇生,浅榄褐色,生小孢痕。分生孢子无色,常串生,近3-4个隔膜,大小22.5一 100×1.9-3.1(um)。 黍、稷(糜子)灰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会加重发病。 黍、稷(糜子)灰斑病防治方法参见谷子灰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