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颖枯病又称稻谷枯病,造成10%左右的减产,稻穗于开花及乳熟初期受害的,往往造成花器干枯和秕谷现象。 水稻颖枯病发病特征水稻颖枯病发病稻粒初在或侧面生褐色椭圆形小斑点,边缘不清晰,后渐扩展到稻粒的大半部分或全部,同时病斑中部色泽开始变浅,呈灰白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于乳熟后期受害的,会引起米粒变小,米质下降;在接近成熟时受害的,仅在稻粒上显变色或呈褐色小点,对产量影响不大。 水稻颖枯病发病特点该病是由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谷枯叶点霉(Phyllostictaglumarum)。病原菌在稻谷上越冬,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水稻抽穗后侵害花器或幼颖,以出现穗后15-20天盛。开花前后如遇暴风雨,稻穗可互相摩擦,稻粒易受伤,利于病原菌从伤口侵入。 水稻颖枯病病害方法(1)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要进行。用2%的福尔马林浸种2-3小时,用1%的硫酸铜浸种1-2小时。 (2)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子,不用带病稻谷作种子;可用56°C温肠浸种5分钟进行稻种。带病秕谷用于高温沤制堆肥。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改造冷水田。 (3)药剂防治:在始穗到齐穗期各喷1次,重病区在乳熟到蜡熟期在喷1次。恶唑菌酮、嘧菌酯、羟菌唑,均可用于防治水稻颖枯病。羟菌唑既可茎叶处理又可做种子处理又可做种子处理,茎叶处理有效成分为每667平方米2-4克,持效期5-6周;种子处理有效成分为每100千克种子用2.5-7.5克。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水稻颖枯病的防治方法,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水稻颖枯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