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为害谷子幼苗至抽穗前的谷株,初孵幼虫从谷子心叶基部蛀入为害嫩芽及幼穗,造成枯心苗,受害株茎节间无蛀孔,剥去外叶后,能见到螺旋形食痕,严重时心叶枯死或呈扭曲状,枯心内部多腐烂,有的形成畸形或死穗,遇风易倒折。 【粟秆蝇学名】: Atherigona biseta Karl属双翅目,蝇科。别名双毛芒蝇、粟芒蝇等。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粟产区。 【粟秆蝇寄主】: 粟(谷子)、狗尾草、谷莠子。 【粟秆蝇为害特点】: 幼虫为害谷子幼苗至抽穗前的谷株,初孵幼虫从谷子心叶基部蛀入为害嫩芽及幼穗,造成枯心苗,受害株茎节间无蛀孔,剥去外叶后,能见到螺旋形食痕,严重时心叶枯死或呈扭曲状,枯心内部多腐烂,有的形成畸形或死穗,遇风易倒折。 【粟秆蝇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5mm,土黄色小蝇。头黑色,胸背灰绿色中间具3条深色纵纹。翅透明,前足几乎全为黑色,只有基节、腿节两端黄色,中足、后足黄色,跗节暗。腹部污黄色至桔黄色,近圆锥形。卵长1mm左右,长椭圆形略弯,白色,表面生有纵纹。幼虫体长7—9mm,蛆形。初孵时半透明,后变姜黄色,口钩黑色,尾端钝圆具黑色气门突2个。蛹长4—6mm,围蛹长筒形,一端平截,另端略圆,初为白色,羽化前变成深褐色。 【粟秆蝇生活习性】: 东北、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年生2代。以幼虫越冬,翌年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一7月上旬成虫羽化,随之产卵,首代幼虫于6月下旬一7月下旬主要为害春谷和狗尾草等;第二代幼虫8—9月为害夏谷。第二代老熟幼虫除少数在8月间化蛹、羽化外,大多数幼虫入土越冬。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及京津地区年生3代。越冬幼虫在5月下旬大部分化蛹,越冬代成虫在6月上中旬盛发,6月中下旬进入产卵盛期,此间首代主要为害春谷和狗尾草,2—3代幼虫于7月中旬后为害晚播的春谷、夏谷和狗尾草,第3代于8月中下旬为害晚播夏谷,老熟幼虫于8月底至9月间离开谷株入土越冬。北方春谷区雌成蝇寿命4l,6天,雄蝇31天,每雌产卵量28.1粒,多的79粒。在炎热夏谷区各虫态历期缩短,产卵量也少。该虫喜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把卵产在近地面的谷子叶鞘内,一株l粒,卵期2—4天,幼虫孵化后ap钻入心叶基部,为害期20多天,老熟幼虫从茎中爬出至地表5cm处化蛹,蛹期8—9天。越冬代幼虫则在土下10cm处化蛹。适温22—26℃、适相对湿度为60%一80%,该虫整个生命进程均需较高湿度,干燥时幼虫易失水死亡。施用氮肥过多,植株柔软易受害。生长快、谷株健壮、叶片宽大的及早播谷受害轻。 【粟秆蝇防治方法】: (1)提倡种植抗虫品种。如河北农科院的78一l一1—1杂交后代对该虫中抗。生产上可选择叶宽、茎秆坚硬的丰产品种。 (2)适期早播,可减少为害。 (3)利用臭鱼、米汤等发酵物,放入诱蝇容器内,再加入少量敌百虫,置于谷田垄间诱杀成虫。 (4)在成虫发生盛期喷撒2.5%敌百虫粉剂,每667m2 1.5—2kg或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酪乳油2000倍液、35%驱蛆磷乳油2000倍液、36%克螨蝇乳油1000一1500倍液。 (5)粟芒蝇为害重的地区于播种时,沟施3%映喃丹颗粒剂每667m2 1.5—2.5kg;也可用种子重量0.2%的35%呋喃丹胶悬剂拌种。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粟秆蝇的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粟秆蝇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